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使命坚守二十余载 ——记那坡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纪检监察员张朝权

右江日报 2017-06-21 08:42 大字

从1994年调入那坡县纪委工作,张朝权已在反腐倡廉一线奋战了23个春秋。

20多年来,他认真践行纪检监察工作准则,积极投身于纪检监察事业,恪尽职守、勤政务实,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尽职尽责,满怀热情,用清风正气树立起纪检监察干部的崇高形象。

20多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区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记全区纪检监察系统个人二等功。

如何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张朝权只有一句话:要干好一项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

勇于挑战锤炼逢案必破的胆识

都说纪检工作难,张朝权却对这份工作怀揣着满腔热情。他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面对群众上访和一些棘手的案件,从不回避。

张朝权勇于挑战的性格在他牵头建立的一系列案件审理制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02年9月,张朝权担任那坡县纪委常委、案件审理室主任。为使案件审查质量不断提升,张朝权从强化制度建设入手,不断规范案件审理程序、办法,牵头建立健全了查审分离、审复分开、小组审理、主审负责、集体审议、乡案县审、常委会审定等一系列案件审理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规范了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水平,有效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多年来,张朝权亲自受理党纪、政纪案件68件,涉及77人,已审结68件、77人,审结率达100%。在审结的68件案件中,无一人因不服处分而提出申诉,那坡县案件审理工作连续十年“零申诉”。

如今,张朝权虽已年过五旬,但他仍不辞辛苦,经常与办案人员深入有关单位、乡镇、村、屯及农户对违反财经纪律、贪污生态公益林、违规收取农户危房手续费以及违规向建房农户乱收费等各类案件进行调查核实,通过深入走访细致调查,掌握了案件事实、证据,在定性和量纪方面,他与办案同志们认真分析,互相沟通,达成共识。顶住各种压力,铁面无私办案,及时将案件进行立案调查,20多年来,他参与的案件工作为集体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万元。

“三不倒”精神诠释对党的无限忠诚

有病“拖不倒”。2001年3月,张朝权因病住进那坡县医院,经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需住院手术治疗。后来,病情恶化,又转到百色市人民医院做胆囊切除手术。出院后,医生建议他全休两个月才能工作。但他只在家休息了一周,就回到工作岗位上。手术后,体内仍残余肝内胆管结石,病情经常发作,肝区疼痛,但他仍坚持战斗在工作岗位上。2010年9月的一天,时任县纪委常委、审理室主任的他,为了完成指导乡镇办案工作,不顾病痛,亲自带领办案人员到百省乡纪委指导协助办案,到乡里后又立即组织有关同志深入到某村,对群众反映村支书、主任对管理农村生态公益林资金不公开等问题进行调查。在找村支书杨某某谈话时,时间已是中午12点多了,由于长时间工作、劳累,肚子又饿,病情突然发作,疼得他站立不起来。但为了尽早突破案件,他忍住疼痛,继续做被调查人的思想教育、谈话笔录,一直到下午3点才吃饭。通过调查,该村支书与一名村民委副主任共同贪污集体生态公益资金30385元,然后私分。掌握铁证后,他按章办事,给涉案人员给予党纪严肃处理,并移交检察机关。

恐吓“吓不倒”。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0多年,办案过程中,张朝权也曾受过威胁与恐吓,但他从不屈服和退缩。

金钱“击不倒”。作为一位纪委的领导干部,张朝权在教育监督别人的同时,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他给自己订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人情的口子坚决不开,压力再大也要坚决顶住。担任纪委常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后,他对自己约法三章:不贪占国家的便宜,不接受查处对象的宴请和礼品,不收受任何钱财。多次拒接被调查人的宴请。2012年春节,一被调查人通过他人,给张朝权送了1000元红包,春节后他主动向领导汇报并将红包上交给组织。

2011年9月,正值那坡县纪委换届,任纪委常委13年的张朝权要交流到其他部门任职,时任县纪委书记找其谈话,征求其意见,到哪个部门工作。依领导的意图,张朝权本来有机会到工作相对轻松的单位,可他毅然放弃这次“跳槽”的机会,因为他深深地爱着纪检监察工作。他说:“自从我到纪委的那一天,就立志干纪检监察工作到退休,因为我对纪检监察工作有很深的感情,我很热爱这份工作!”

新闻推荐

那坡多措并举剑指私设“小金库”

本报那坡讯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百色市委和那坡县委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部署,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切实查处私设“小金库”、公款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物业费、水电费、房屋租...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