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坡:边贸经济助推边民脱贫

右江日报 2016-10-21 00:00 大字

 

本报那坡讯

 

 

近年来,那坡县通过实施边境0~3公里“兴边富民”项目、边境3~20公里“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极大地改善了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影响,边境群众尤其是特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据统计,目前,该县边境0~20公里涉及6个乡镇2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137户23785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44.2%。其中边境0~3公里涉及4个乡镇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17户8959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6.7%。贴边屯涉及3个乡镇9个村17个屯466户186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68户1058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1.96%。因此,该县通过边贸建设助推边民加快脱贫步伐。

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该县通过向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加大边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面实施通村、通屯和屯内巷道硬化、亮化工程,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构建边境村屯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体系。同时,着力解决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用电、宽带信息网络等民生问题,切实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美边固疆”扶贫移民安置项目。该县在平孟国际商贸城规划范围内建设一个扶贫移民安置点,计划安置1000户5000人左右。抓住深圳市帮扶百色市的有利机遇,在百南、百省、百都3个乡各建设1个“深百家园”扶贫移民安置点,每个安置点计划安置200户1000人左右。同时,对全县17个贴边屯466户贫困户进行就地安置,同等享受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政策,有利于守边固疆。集中安置户可以享受:边境0~3公里边民生活保障金每人每月130元的政策;边民互市贸易限额免税政策红利;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每人3万元的政策;前三年驻边安家补助每人每年1000元的政策。就地安置的贫困户可以享受:原享受的政策不变,同时享受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每人3万元的政策。扶贫移民搬迁户将户籍转入迁入地后,同等享受当地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政策。移民搬迁户原有的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等在国家新政策出台调整前或有效期限内的仍属搬迁户不变。鼓励农民依法、有偿流转土地,防止耕地丢荒。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拓宽增收渠道。该县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种草养牛、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规划脱贫产业项目到村到户机制建设,切实提高覆盖率和贫困户的参与度、受益度。从主导产业看,全县形成“产、供、销”产业链并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只有桑蚕产业。

鼓励边民参与互市贸易,实现边贸脱贫。该县进一步完善平孟口岸和边民互市点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平孟口岸国际商贸城建设,完善配套功能。鼓励支持边境一线的贫困群众在指定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开展边贸活动,通过合法的贸易活动实现增收致富。充分利用边民互市进口商品每日8000元以下免税优惠政策,通过自主经营或委托边贸互助合作组织经营的方式,增加边民收入。对参与边贸的贫困边民提供10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边境每个贫困村都要建立边贸互助合作组织,对吸纳贫困边民互助合作经营、带动增收效果好的,在贷款贴息、贸易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经济组织和经济能人进入距离陆地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的新设加工型企业,带动贫困边民脱贫致富的,给予免征5年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的优惠政策。对于缺少资金的边民,通过贷款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委托授权合作社经营,通过每月分红实现脱贫。

该县还建立“政府引导扶持,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户参与”的扶贫工作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贫困户利用获得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合作参与或委托经营,入股分红,探索资产收益新模式。同时,结合该县种养产业需求,引进符合该县实际的种养企业,采取“公司+贫困户+合作社”的运作模式运行。□陆治蓉

 

 

翟东军

新闻推荐

那坡启动“雨露计划”扶贫培训

本报那坡讯近日,那坡县启动实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培训范围为全县2016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适龄劳动力,包括18~47岁的家庭成员,贫困青壮年劳动力和新生劳动力。扶贫培训项目包括汽车、...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