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 真帮实扶见实效 ——广西大学结对帮扶那坡县开展扶贫工作纪实 □陆治蓉 关国凡 张丹婷
广西大学党委书记刘正东到那坡县指导扶贫工作,听取相关部门介绍扶贫措施。广西大学林学院专家团到达腊村开展嫁接技术培训。广西大学人事处与德隆乡念头村开展支部共建促扶贫活动。广西大学林学院博士团到德隆乡念头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西大学动物研究院到那坡县举办养牛羊技术培训会。城厢镇者仲村第一书记黄宏伟主持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今年的低保户。广西大学分别为定点帮扶的6个贫困村捐赠20万元扶贫资金。城厢镇口角村第一书记冯显云在村部主讲“两学一做”专题党课。南宁公益团捐赠物资给那坡县城厢镇百林村完小。德隆乡念头村野生灵芝人工孵育基地。城厢镇者仲村养牛专业合作社。
广西大学是广西高等教育院校之一,“十三五”期间,根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安排,学校承担那坡县2个乡镇、6个贫困村、633户贫困户、2519个贫困人口的扶贫攻坚任务。2015年10月以来,该校先后派出6位干部赴那坡县挂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刘正东认为,第一书记进村开展帮扶工作,就是要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重点,“帮扶”就一定要“帮富”,让集体富足、农民富裕、村“两委”班子富有战斗力。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广西大学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工作指示精神,做好第一书记后援指导、教育、技术和后勤等保障工作。6位第一书记以“三扶三帮” ——即扶持党建惠民、扶持基建利民、扶持产业富民;科技帮扶、文化帮扶和教育帮扶为扶贫工作思路,带领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引导广大群众发展,树立起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攻坚的可敬形象,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凝聚驻村合力,建立“四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
面对***新任务,广西大学审时度势,把第一书记工作与完善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和学校所属学院、职能部门结合起来。建立起校领导联系县(乡)、二层机构帮扶扶贫点、第一书记驻村、教职员联动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一是校领导联系县(乡)。校党委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刘正东亲自指导第一书记工作,先后两次到那坡县城厢镇、德隆乡6个帮扶村看望第一书记,对第一书记工作作出重要指导意见。两次组织召开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汇报会、6个定点扶贫村扶贫工作推进会,列难题、想办法、补短板,对照脱贫标准逐项分析,制定时间表倒排工期。为加大对定点扶贫村帮扶,先后邀请了自治区政协、自治区工商联、企业家一起出谋划策。二是校属部门单位包村。校属各部门负责帮包各单位第一书记所驻村,把部门优势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第一书记到位以来,该校各部门单位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驻村帮扶工作,先后有15名部门单位领导到第一书记所驻村帮扶调研,根据学科部门优势着手研究帮扶措施。三是第一书记驻村。为增强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针对性,广西大学选派第一书记时做到两个选准:1.选准人:所选第一书记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观念强、有农村感情、有协调服务能力;2.选准村:在下派第一书记之前,加强与县(乡)沟通,做到因需选人、因村派人。四是教职员工全员联动。第一书记所驻村由派出单位分头联系走访,校党委组织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调指导、资金、教育和技术保障工作,营造全校重视扶贫,参与扶贫,群策群力,开创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加强组织建设,筑牢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
城厢镇达腊村第一书记袁涛进村的第三天,一位村民哭着找到他,说自己家里条件很不好却没有低保,怀疑是和自己家有矛盾的村委会干部做了手脚。在经过多方调查之后,了解到情况并非村民所反映的那样。6位第一书记在日常交流中,发现像这样反映低保不公平、残疾人福利不落实等问题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认识到,只有消除村“两委”和村民的隔阂,才能化解戾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是建好党员队伍、建强村“两委”班子。
为改变贫困村“两委”班子长期不团结、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状况,第一书记花了不少心思。2015年10月份入村以来,首先把讲政治、重公道、有本领、善服务、口碑好定为村党支部建设的标准。利用每月例会和远程教育平台,结合平时走村入户工作,从服务村民、抓好作风、做好规划、实干兴村的角度,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骨干群众一起分析村里存在的问题。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摸清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了解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村队发展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增进班子内部团结,缓和村“两委”和村民的关系。深入实施“党员带富工程”,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驻村工作协调推进,力争使每名支部成员成为产业引路人、每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
经过不断的实践累积,6位第一书记帮助村“两委”健全完善 “四议两公开”制度,对村务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党组织开展活动等10余项民生信息进行修订公开, 村“两委”班子会、群众代表会、党员学习等例会相继走上正轨,村级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找准发展路子,形成产业规模带富群众
“要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关键还是要了解村情民意,同时要摸清贫困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谈起贫困村产业探索和推广过程,者仲村第一书记黄宏伟说道。
6位第一书记中,有4位不抽烟,但为了深入群众,他们每人口袋里都装着一盒烟,凡进村入户先敬上一支烟,拉近与农民的距离,才能听到肺腑真言。驻村前三个月,6位第一书记先后走访2600余户,发放调查问卷近1320份。重点开展了以“访党员干部、访村民代表、访致富能手、访贫困户和问班子运行、问发展路子、问群众疾苦、问矛盾纠纷”为主要内容的“四必访四必问”活动,全面掌握了村里发展急需、村民生活急盼的第一手材料,并每月向学校、县委组织部、所在乡镇党委汇报工作情况。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第一书记掌握了各自贫困村的特点,厘清产业发展思路。达腊村油茶林地多,传统种植增收慢,主要以开展低产油茶林改造、推广新技术为突破口,实现农民增产;百林村山坡地多,群众有种植习俗,以推广种植中药材牛大力为突破口,实现产业带动致富;口角村田间交通不便,以修致富路为突破点,实现路畅促扶贫;者仲村山区间隙可种牧草优势,以养殖肉牛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脱贫;永靖村大石山区地形,以种植耐旱中药材山豆根为增效点,带动农民致富;念头村林地多田地少实际,以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桑枝食用菌延伸产业链为突破口,促农增收。目前6个贫困村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共发展桑苗370亩、山豆根100亩、牛大力20亩、低产油茶林改造150亩;建设3.3万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场1个、200平方米食用菌栽培大棚1 个、300平方米的养鸡场1个、300平方米豪猪场1 个、110平方米的养猪场1个、发放鸡苗5000羽。
提升致富能力,完善长效合作共建机制
“科技和教育仍然是制约农村长远发展的短板,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才能有效地防止农民返贫。”说到长远帮扶工作重点,念头村第一书记朱学峰感触很深。
广西大学将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工作与高校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学校组织中草药、食用菌、畜牧等方面的专家40余人次,进村培训动植物种养管护等先进技术,惠及帮包村及周边群众6000余人;先后投入90万元,为第一书记包村提供低产油茶改造、培育中草药示范种植、优良肉牛繁育和土鸡养殖、构建桑蚕—食用菌立体经济等技术支持,使责任村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高校教师、专家、博士团、研究生等长期深入贫困村,采集第一手信息,设计出优良牛场、百林鸡、低产林和中草药四项推广与示范课题;利用高校的媒介作用,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优势,开展一系列捐赠资助活动,结对帮扶小学生、初高中生和大学生;学校对口部门与贫困村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村民共享合作共建成果,回报社会的同时反哺高校,形成良性循环。
现在走进广西大学第一书记帮扶村,可真切感受到高校扶贫带来的变化。6个贫困村入村道路硬化、生产路铺筑、主要巷道屯道得到逐步硬化,中低产田、灌溉系统和饮水工程得到改造, 村容村貌在发生着变化,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通过第一书记的桥梁作用,城厢镇、德隆乡和广西大学攀了亲,既有近期的可操作项目,又有长期的发展蓝图,这些靠我们自己是做不来的。从产业发展到教育扶持,一个个扶贫举措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贫穷不再世代轮回。”那坡县第一书记办负责人任文海感慨道。
目前,6个帮包村在那坡县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以县“十三五”规划为统揽,以4个党建+(党建+支部、党建+产业、党建+技术、党建+扶贫)为抓手,正挂上作战图、明晰脱贫路径,扎实有序地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那坡讯为切实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入学难问题,那坡县百合乡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扎实抓好前期工作。广泛宣传,营造资助氛围。该乡扶贫办、团委、工会、妇联等部门,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