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守边36年,穿烂200多双解放鞋 ——那坡平孟天池民兵哨所所长凌尚前守边固防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陆照德 文/图
凌尚前(前)与战友们在巡逻中
一支钢枪挂肩头,一个水壶系腰间,一把砍刀握手里……在守边巡逻的历程中,那坡县天池民兵哨所所长凌尚前用一双铁脚板,丈量着每一寸边防线,一副铁肩膀,担负着守边固防的重任。
勘界立碑前,哨所担负4块界碑、12公里防线的守边任务,每月不少于8次全线巡逻;勘界立碑后哨所任务调整为8公里多、每月不少于4次全线巡逻。
36年来,凌尚前在这条边境线上、巡逻路上不知往返了多少个来回。有人粗略计算过,凌尚前在边境线上的巡逻行程,累计超过了3次25000千里长征!
“巡逻道没修好之前,都是沿着走出来的小径巡边,山间的茅草和荆棘很多,常需砍刀开路,不但行进缓慢,手脚还经常被划出一道道血口子。”凌尚前说,这几十年来,他穿坏了200多双解放鞋。
说起巡逻,现在的来访者已经很难想象当年的艰辛,刚立完碑时,要确定新界碑的具体位置,要边探路边确定巡边路径。有的界碑因为是越方立的,我方这边没有路,因此非常难巡。例如从667到668号界碑以及669到670号界碑,看起来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但中间横着3座大山,基本上是沿着山脊线前进,需要爬上又爬下,实地距离均达7公里以上。
“上坡气喘喘,下坡脚打闪”,这是凌尚前和哨员们对当年巡逻的深刻体会。上坡时,体力消耗很大,气喘吁吁;下坡时,膝盖发热,小腿肚直打抖,新哨员巡逻回来,要伤筋动骨好些天。尤其是爬陡峭山坡路,最陡时几近90度,一抬头,就看到前面人的脚根,只能手脚并用像猴子一样攀爬;下坡时为防止摔滑,只好屁股着地,脚跟前顶,像小孩子骑木板滑轮车……不管怎样小心,摔跤打滑是常有的事。有的哨员受不得这个苦,几个月后就辞职了。
巡查667至668号界碑时,因路途远,消耗的体力大,尤其是夏季三伏天,带满满一壶水都不够喝,而山上又没有水源,一直要等到巡完667号界碑下来,拐弯走到山脚一个小石坑处,才有从山体合水线渗下来的、两巴掌大的一小坑水,有时里面还漂着一层牛粪,但太阳毒辣,凌尚前和哨员们个个汗流浃背,口渴难耐,哪管得了那么多,经常是用手撇开牛粪,掬起水就喝起来。
巡逻途中,除了道路难走辛苦,还得提防“三毒”——蜈蚣、山蚂蟥、毒蛇的侵袭,最常见的就是碰上山蚂蟥了。山蚂蟥一般沾在潮湿的草丛上,人路过的时候,它们就会弓身弹射到腿上。有一次,经过669号界碑下面的茅草丛后,凌尚前总感觉袜子上有什么东西在爬,俯身一看,原来是山蚂蟥,扒开裤腿才发现,小腿上已有七八条了,有的还在腿上爬,有的正在吸血,胀得已有小指大小了,本来微黑的身体因胀满了血呈现出暗红色。他熟练地用巴掌把它们拍下来,正在吸血的有些是拍不下来的,只能硬拔。山蚂蟥吸过血的地方,别看伤口小,却是止不住血的,过一会儿伤口才能自行停止流血,而且过了几天后,伤口还会红肿发痒。
虽然后来修了巡逻路,路好走多了,也不用那么费力地上下陡坡,但巡逻道弯来绕去却变长了。对哨所来说,巡一次边并没有节省多少时间,因为他们不像边防部队那样配了巡逻专用车,可采取乘车与徒步相结合的方法巡逻,民兵哨所只能靠徒步巡逻。
在边境线上以界碑为伴、大山为伍,巡逻路留下了凌尚前深深的守边足迹。
新闻推荐
我区一项涉及基因的获奖科研成果或能解释——会讲壮话的人能听懂泰语 或因壮族人泰国人“有亲”
黑衣壮妇女表演民族特色节目。据新华网今报记者梁乾胜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会说壮话的人,是能听懂一些泰语的。...
那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那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