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旗红边关固 产业兴农民富

广西日报 2015-09-10 16:43 大字

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甘国锋

9月初,走进那坡县德隆乡、百合乡和平孟镇等地采访,村头巷尾,生态乡村建设快速推进;田间地头,到处都有党员忙碌奔走的身影。

同行的人真正感受到:支部活了,党员强了,边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边关真正树立国门形象。

“实施‘边关党旗红\’工程4年,那坡实施‘组织固边\’工程、‘先锋活动\’制度等,让边关实现‘四个提升\’,即基层组织活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创富致富提升和精神文明提升。”那坡县组织部部长龙光辉说。

1 活力提升 评星带强一支队伍

走进德隆乡,乡里的《德隆乡开展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蹲点调研指导工作实施方案》和《德隆乡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等18项制度规范,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其中,班子成员挂村联系党支部、联系村工作制,有牵头人、村干部、联系户、工作承诺和责任项目,让乡镇跟村、农户结成了一张网。

工作机制很明晰,具体落实的村组织是否胜任?

“2012年开展‘边关党旗红\’工程以来,我们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乡里通过‘评星\’促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乡党委书记介绍,该乡对13个村党支部摸底“评星”,对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分别评出1个“五星”、4个“四星”、4个“三星”、2个“二星”、1个“一星”党支部,形成“学、比、赶、超”氛围。

在百合乡、平孟镇等乡镇,类似制度均上墙,落到实处。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关国凡介绍,4年来,那坡统一培训基层组织,建立考核机制,夯实基础保障,锻炼基层队伍,推动基层党组织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活动中,那坡共选出1000多名党员作为村(社区)后备人才,以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第一书记”驻村。“目前,我们还建立屯级党组织建设示范点14个,逐步消除党员‘空白屯\’,实现4个边境乡镇每屯至少有1名党员的目标。”关国凡说。

2 基础提升 边关树起国门形象

车辆行驶在那坡县城至国家一类口岸平孟口岸二级公路,边关风光如电影般呈现。

“原来七拐八拐,要3个小时,现在缩短一半时间,边关不再边。”开车师傅说,作为本地人,他深有感触。

这是边关路网升级的缩影。

据兴边办同志介绍,4年来,那坡实施三大类20项255个小项建设项目,惠及平孟、百南、百省、百都、百合、德隆等6个乡镇64个村729个屯,受益边境群众8.44万人。

基础设施好了,国门形象更加清晰。

该县创新工作机制,率先把边境一线作为先行试点,整合资金800多万元,实施危旧房改造、巷道硬化、集中供水、沼气池、火龙果种植等15个项目建设。经过共同努力,成功打造了弄平屯“精品工程”,村容村貌等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树立了国门形象。

德隆乡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152万元,先后建设德隆、平达、德孚、文华4个规范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投入28万元对德孚村、平达村公共服务中心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建设。

截至今年7月,那坡累计投入1500万元,打造21个村级党建示范点,重建、维修4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升改造13个“农事村办”及9个“一办三中心”,全县130个村(社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均达到90平方米以上。

采访中,多位村民自豪地说,越南亲戚十分羡慕他们的生活。

3 带富提升 产业富了边境百姓

那坡县在“边关党旗红”工程中提出全面建设“带富引领型”党组织及村级带头人队伍。4年里,先后邀请县农技专家开展党员技能培训课12期3065人次,帮助党员群众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

平孟镇边境0公里范围内的村落,属于石山地区,山多地少,过去是典型的贫困村,以种植玉米为主,现在通过发展桑蚕产业,家家户户都盖起新楼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边境德康村党支部书记李克勤是通过培训后发展产业富裕起来的党员。“去年,我仅种桑养蚕、小蚕共育这一项,收入就达10万元,”带领记者参观蚕房,李克勤幸福满满。

在李克勤等党员的带动下,目前德康村桑园面积1226亩,年鲜茧产出17.22万斤,产值3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

走进发展桑蚕产业的李志峰、李建伟、凌尚锋等农户家,每户有摩托车两辆以上,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齐全。

农业技术员小马介绍,实施“边关党旗红”工程以来,那坡重点抓好桑蚕、水果、中草药以及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目前全县桑园面积5.7万亩、芒果9000亩、西贡蕉8000亩、火龙果1500亩、板蓝根等中草药1.4万亩。

4 精神提升 百姓和谐边境稳定

农村美了,产业兴了,文化也丰富起来。

那坡建立“组织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边境文化活动运作机制,组织开展花炮节、“祈雨节”、跳弓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发现和培养扎根边境农村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定期组织开展以歌舞、山歌、快板等为主的文艺活动。

百合乡那乐村通过种桑养蚕发家致富,成为该县物质富裕村,在生活充裕的同时,积极组建屯级文艺队。夜幕降临,音乐响起,山村变成欢乐的海洋。

“我们现在一天换三次鞋子,家里拖鞋,干活胶鞋,晚上舞鞋。”文艺队队长黄惠娥介绍,文艺队现有队员25人,自编自导自演文娱节目《种桑养蚕致富歌》、《赞咱们的好警察》等,歌唱边关好生活,歌颂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边关文艺队还相互交流,融洽了乡邻感情。几年来,百合乡那乐村、百合村、那化村和平孟镇北斗村经常联谊举办文艺晚会,其中一村组织活动,另外3个村的文艺队就带节目去热场,相互交流促进。

“文化丰富了,提升了边民的精气神,大家和谐相处,我们一个边境小县也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百合乡文化站同志说,目前,全县共有9支乡镇文艺队、97支村屯文艺队,相互走村串巷宣传,让边境治安犯罪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在95%以上,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那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那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