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亮黄昏时分夕阳躲到山后天色渐暗下来我们骑着摩托
韦红亮
黄昏时分,夕阳躲到山后,天色渐暗下来,我们骑着摩托车蜿蜒在水泥公路上——作为村“第一书记”,我和村主任来到最后一个屯组,利用群众劳作而归的空隙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制订我们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制度。
我所在的明浪村地处大石山区的百色市那坡县龙合乡,自然条件恶劣,可以用“八分石山,两分旱地”来形容,是自治区“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走进村里,会看到每个屯都建有两三个几百立方米的大水池。这些大水池主要是用来收集雨季的雨水,供人畜饮水使用。缺水时节,只能靠天供饮。下雨时,雨水冲刷着泥沙、树叶流入水池,浑浊不堪。由于缺乏净化和消毒设施,水池里藻类和寄生虫滋生,长期饮用势必会危害健康。在干旱季节,有的水池蓄不到水,群众只能到几公里远的地方调运。因为缺水,全村300亩桑园大面积减产;因为缺水,全村400亩贡柑无法挂果……
村民的饮用水问题成了我到村里的最棘手问题。我深深感受到:水,就意味生命;水,就意味着发展;水,就意味着脱贫致富的希望。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彻底摆脱靠天吃水的状态。然而,新的水源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直到有一天,有群众反映:村西南方向一处荒野洼地在下雨时会冒出大量地下水。我们听后兴奋不已,立即前去查看。到现场后,根据地形地貌,我们初步判断:这个地方可能会存在丰富的地下水。此刻,在我脑海里,一个想法突然闪过:开发地下水资源,建成明浪村集中供水系统!
我向县乡有关领导汇报了想法,领导听取汇报后表示大力支持,当即指派技术人员携带有关设备前来勘探。经过4天钻探,终于打出水来!甘冽清爽的水顺着胶管滚滚喷出……技术员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存在一条较大的地下暗河,水量大且稳定,水质良好,经过处理后将达到国家规定的人饮标准。
我和村干们合计:如果2台抽水泵连续抽5个小时,那全天的供水量将达到300立方米,全村约1500人的人均供水量将达到每天200升,完全满足生活用水需求,必要时还可以支援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据估算,要建遍及全村14个屯的集中供水系统,除了建设泵房、高位水塔等设施外,还要铺设约15公里的供水管道,整个项目所需的资金高达100多万元。为筹集资金,我们带着项目建议书奔走有关部门。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援单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听取汇报后立即同意针对该项目进行帮扶,县里也决定拨给部分资金。建设资金落实了,项目终于可以上马了……
日出日落,马不停蹄,项目在有条不紊的实施当中。看着群众能喝上干净水,看到群众对管理制度的支持,在夜色苍茫的山村里,我感觉我的驻村生涯充满了绿色!
新闻推荐
本报那坡讯(记者/徐顺东通讯员/凌箐璐)“玉米地改种板蓝根后,今年我家的收成预计在2万元以上。”7月26日,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望着满坡的紫背板蓝根,边民凌正华笑逐颜开。念井村与越南仅一山之隔,大山环...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