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万里鲲鹏展翅 职教春风正酣

广西日报 2014-01-22 17:58 大字

罗 琦

当前,我区职业教育已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数据显示,全区现有职业院校345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307所,在校生96.4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33.5万人;高等职业院校38所,在校生30.6万人,比2007年增加7.9万人。

尤其让人欣喜的是,“读职校、懂技术、能致富”的中职教育观念,已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一美好图景,也已在人们眼前日渐清晰。

如今,随着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中高职教育的藩篱逐渐拆除,学子升学平台逐步夯筑……我区中职教育“上学有资助,升学有通道,就业有门路”的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对于莘莘学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片全新的学习天地,同时也是自身成才就业、规划未来、实现理想的一条崭新之路。

上学有资助

家住那坡县百省乡的张美念,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初中尚未毕业时,懂事的她便有辍学去打工的打算。所幸,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创立的“扶贫巾帼励志班”帮她消除了后顾之忧,让她得以安心完成初中学业。

毕业后,张美念顺利进入该校“扶贫巾帼励志班”计算机专业就读。就读期间,学校为她免除所有费用,并提供她每月300元的生活费,这极大地减轻了她的生活压力。

今年6月即将完成学业的她,已提前与区内一家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是党的好政策圆了我的读书梦,我一定要好好工作,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张美念感激地说。

“中职资助给了我信心和力量,让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一说起中职资助政策,北海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黄蓓蓓同学就乐呵个不停。

家境贫寒的她,得益于学校各项学生资助的政策,拿到了1500元国家助学金,享受了2200元的学费减免,还两次获得区政府奖学金。这些资助,不仅减轻了她的家庭负担,还圆了她的求学梦。

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扶贫综合改革,在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国家教育扶贫试点项目工程,百色市相继开办了“百川励志班”、“巾帼励志班”、“506贫困村助学班”、“好男儿自强班”等职教扶贫项目,让众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而这,仅仅只是我区完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当中的一个生动实践。

政策延伸

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我区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每年投入2000万元,奖励1万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我区进一步扩大免学费实施范围: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并对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生活资助,每人每年能得到1500元的生活费;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

2013年,享受该政策的中职学生超过在校生总数的90%,享受生活费资助的超过20%。

目前,自治区计划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继续扩大资助和免学费覆盖面: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政策全覆盖。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给予学费补助。对涉农及其他艰苦行业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加大助学力度。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一定年限的和参军入伍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行学费补偿或贷款代偿。

升学有通道

读中职也能直升本科。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石乃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中职生一样能圆大学梦。

石乃月,是该校学前教育专业2013届毕业生。在学校期间,她各科成绩优秀,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最重要的是,她的专业技能过硬,曾代表学校参加“2013年广西师范生技能大赛学前组比赛”,并荣获二等奖。

作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学生,2013年毕业的石乃月,经校长实名推荐参加广西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报名及测试,现已被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录取为全日制本科学生,继续学习自己喜欢的学前教育专业。

“我现在觉得很幸福,因为自己终于实现了大学梦。”石乃月说。

中职生读大学,石乃月不是惟一一个幸运儿。2013年,包括石乃月在内的648名优秀中职毕业生,成功通过本科自主招生考试实现大学梦,他们都是我区开展普通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后的第一批受益者。

中职生圆梦大学!这一消息对正在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政策。

政策延伸

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就读后,还可升入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就读,甚至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

近年来,我区以“综合素质+一技之长”为培养目标,采取一系列举措,着力搭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满足中职生升学和就业双层需求。

——发展灵活多样的5学年一贯制、“2+3”学年制、“3+2”学年制等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并在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示范专业、师资队伍、学生助(奖)学金补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纵向流动,加强中高等职业学校衔接、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校企衔接等4方面衔接。

——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积极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贯通制度,2012年已遴选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梧州学院等4所本科高校,对口招收32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的重点专业毕业生。2014年,自治区将进一步扩大本科院校对口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试点。

——加强城乡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在横县等8县开展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改革试点,组织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示范性高职开展对口帮扶,通过城乡职业院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招生,组织教学,推荐就业,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探索中高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就业有门路

近年来,全区各地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并实践了多种办学模式,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攻关等环节,得以锻炼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实现就业与上岗“无缝对接”。

“无缝对接”的校企合作,对于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在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09届毕业生欧昌淼眼里:“这,可以改变生活,可以成就人生!”

“当时,我是怀着沮丧、失望、内疚的情绪踏入这所学校的。”回忆起当年入学的心情,欧昌淼直言那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但是入学后,他很快发现自己原来的看法是多么幼稚、可笑:在这所学校里,也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本领。在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习的两年间,他系统地学习了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机械基础、数控设备与编程、数控加工技术、电工基础等十几门专业课程,并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实习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2008年6月,他前往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由于在学校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比较扎实,他很快就掌握了公司的相关技术,并用所学知识改进了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因生产操作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剩余价值。2013年,毕业短短5年的他,即被提拔为一分厂制造车间生产主管。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欧昌淼非常感慨:“中职生也可以有美好的未来,在学校学到的过硬本领,可以改变生活,也可以成就人生。”

有的毕业生技术过硬、头脑灵活,很快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了行业内的“金蓝领”;有的毕业生用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自个儿办起了企业,成了驰骋商海的“弄潮儿”……可以说,一技在手的中职生,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未来是广阔的。

政策延伸

扎实的技能训练,才能造就一流的技能人才。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想要学生顺利成才就业,教育质量是关键。

为切实保障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我区将继续以市场需求和就业拉动为导向,进而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力求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自治区统筹规划、财政重点支持100所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和300个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优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引导更多的青少年选择就读职业学校。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相关文件,分期分批开展中职学校教学评估工作,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规范化;印发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32所广西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引导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启动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计划。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制度,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的职教园区,支持建设2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实施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书”同步工程。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站(所),在全区职业学校广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使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水平。

前有国家政策保障,后有我区措施跟进,这一系列由内到外的改革,无不让人心生期待。而“就业有门路”这一说法,对接受中职教育的莘莘学子来说,已不是一句空话。数据显示,5年来,我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部分办学质量高的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

整合资源 创新模式 注重实效

北海市中职校招生成效显著

近年来,北海市深入贯彻国家、自治区教育规划纲要,切实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2013年,北海市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新生7226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成绩斐然。

——整合资源,增强优质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银海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铁山港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两所规模小、专业少、设备缺的县级职业学校与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组,壮大了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同时,为扩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北海市卫生学校的办学规模提供条件。

——模式创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影响力。积极推动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北海中学和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度合作,在北海中学校园内,设立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第二实训基地,让实训基地的中职校师生们充分使用北海中学的优质办学资源。此举,一方面提高了该市职业教育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中等职业学校师生的实习实训、交流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还为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成功运作闯出一条创新之路。

——制度创新,提高职业教育对初中学校的吸引力。该市及时出台了《北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送生工作奖惩方案》,对招生、送生的学校及工作人员规定了详细的奖励和扶持办法,并配套出台相应的考评细则,极大地调动了各初中、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文化引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知名度。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投资10万元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就当地南珠文化的传承、南珠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等申报了国家重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成为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南珠项目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该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对全市招生宣传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影响。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

南宁市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亮点频现

近年来,南宁市本着“让每个孩子拥有一技之长,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的理念,以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和基础能力提升为抓手,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发展具有首府南宁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

——丰富专业选择。市职校重点打造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轨道交通、会展设计与管理等一批新专业,使专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基本吻合。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设有18个专业大类、78个专业,基本实现学校专业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逐渐形成各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集群优势。

——夯实专业教学。狠抓专业教学能力建设,通过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和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展岗位实践活动等,全面提高全市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2012年和2013年,该市均有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国赛成绩每年都有新突破。

——对接产业培养。成立了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6个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基本涵盖各校主要专业;组织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走进现代企业系列活动,与市内大中型重点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落实资助政策。着力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体系,中职资助项目涵盖学费减免、助学金、和奖学金3种类型;积极创新和完善“统一管理、银行统发、直接到人、准时足额”的国家助学金集中发放管理的“南宁模式”。

——通畅升学渠道。不断加强中职毕业生享受免试升入高职院校的工作力度,南宁一职校、南宁四职校等5所中职校重点建设专业10%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推荐报名,每年4月可参加广西区内4所对口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增加学生圆大学本科梦的机会;其他非重点建设专业的学生和其他职校的学生,也可以参加每年4月的广西区内各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每年6月的全国普通高考考试和每年10月的全国成人高考。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