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的美丽蜕变 □黄仁雄

右江日报 2019-06-22 10:36 大字

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蜿蜒盘旋,一盏盏路灯照亮人们的生活,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在山间道路飞驰,带着人们赶上新时代,推动着山村开始了历史性的蜕变。

地处南盘江畔的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中棒村那安寨子,聚居着20余户人家,20余座吊脚小木楼安静地坐落在江畔、山林、梯田边上,村民以种植甘蔗、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维持生计。

那安寨因距离乡、村所在地较远,一直没通上公路和生活用电。通往寨子里的路,应当也是先辈们用刀砍、用锄挖、用脚踏出来的,经过历代风吹雨打,路面上部分已塌陷、部分外露出拳头般大的石头也早已磨出光亮,它是寨子里人们奔波劳碌的印记。

我清晰地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末,每当寨子里有人把吊脚木屋改修为混凝土结构房时,都邀请寨子里每家每户组成马帮运输队来搬运水泥,20余匹马排成长队,一袋一袋地从南盘江渡口处把水泥运回来。一路上,人、马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由于坡陡、路窄,有时候赶马人还得帮马儿推一把。有的马儿年老力衰,途中往往累趴了。每每看到这景象,寨子里的梁伯感叹不已:“要是能把对面横穿而过的百盘公路搬过来用,那该多好!”

经过多年的期待,1993年,寨子终于用上了电,但因低压线路长,电压往往不足,别说是使用大功率电器,连个买来的白炽灯发光都变得暗淡了。但在通电的那一刻,寨子里的乡亲们还是兴奋不已。

2004年底,平班水电站项目建成投产,电站库区把寨子的部分田地给淹没了,寨子的生产结构被迫调整,由原来的农作物耕作为主变为外出务工为主,昔日的耕作热闹景象逐渐淡化,年轻一点的都到广东务工去了,年老一点的学了建筑技能也当上了建筑工,共同扛起建设美好家园的大旗。随后,平班电站建成投产,为了回报库区移民,开辟了一条从百盘二级公路蜡仁段起到天生桥二期水电站的机耕路,过境寨尾,实现了通大路的愿望,但是出行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终于,山寨迎来脱胎换骨的机遇。2013年底,县里通过综合交通提升行动、农网改造行动、危房改造等措施,开始对腊仁至纳贡公路进行提质改造,不到一年时间,一条宽4.5米的新硬化水泥路建成了。乘着新一轮精准脱贫的东风,在2018年又硬化了寨子内道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路变宽变直变平了,大伙的心情舒畅了许多。寨子里新修住房所需材料、春耕采购的农资、山上伐下的木材等也可用拖拉机、货车运输了,部分家庭还直接把房子从寨中搬到寨尾,住到了公路边,人们向幸福生活迈进了一步。农网也拉到了家门口,大家用电也方便了。寨子里的梁伯说:“有了电,灯光都能透过窗户,加上路宽了,走夜路的人也安全了。若教育、医疗、水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再完善,那大伙的生活将会更好!”

路通民富。因为交通的便利,如今已有好几位村民种植果蔗、西贡蕉等特色农作物,并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平班电站水库的水资源,壮大当地产业发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不赖,有的当上了主管、有的经营电器、有的经营家具……逢年过节,他们都开着小车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度佳节。

新闻推荐

隆林:“三转三变”促贫困群众创造新生活

本报隆林讯6月10日,笔者走进隆林各族自治县城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鹤城新区,只见浅黄色的楼宇整齐排列,干净漂亮的...

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林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