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往事 □张芯富
薄雾中的小山村龙计兴屯,地处桂西北隆林各族自治县桠杈镇龙歪村,山高林密,空气清新。近年来,一座座漂亮的楼房在屯内相继拔地而起,飘带似的水泥硬化路四通八达,让人不得不感恩于国家“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工程实施带来的大变化。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浮想联翩,依稀回忆起诸多职场往事。
1984年,高考失利的我受到不小打击。9月的一天晚上,公社工商所何所长到家里来找我,说县里要从高考落榜生中招收工商管理干部。当时我从岩场海子坝收谷子刚回到家,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还没来得及吃夜饭。父亲急急忙忙地张罗要抓鸡来杀,割腊肉来煮。何所长说在大队干部家吃过了,简单与我聊上几句后,说我可能不适宜当工商管理干部,便匆匆忙忙离开了我家。果然不出所料,我的工商管理干部最终没有当成。
11月,参加全县3000多人报名的招干考试,最后查询,竟然鬼使神差的考了个第一名。众亲好友听说后说这回稳了,一定能当国家干部了。不久,大队主任通知我去县里体检,父亲陪我三步并作两步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再走4个小时的公路到县城。第二天上午体检,下午结果一出来,工作人员直接告诉我“你落榜了”,理由是“你身高还差2公分”。这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二年春,父亲要给19岁的我订亲,媒人都约好了,就等我表态。我婉拒了父亲的安排,并表白执意要参加当年的高考,母亲很支持我,让我在家自学数理化知识并动员我到母校隆林中学高三跟班旁听。果然,母校欣然接受了我这个高考的“弃儿”,同意我半工半读。我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努力学习,回到家父母偶尔会安排我去做摘辣椒之类的轻松活,挑水、做饭、打柴、放牛、要猪菜的活我都抢着做,以减轻父母的工作量。那年3月底,跟班学习了20多天的我回家转粮,当晚得知刚从公社分离出来的桠杈镇要招代课教师,第二天我就直接步行去10多公里外的镇上报名,当天30多人参加考试。两个小时后,教委主任当场宣布我和另外3位同志入围,成了一名月薪30元的代课教师。
我与另外3位入围的同志不同,他们直接分配到现成的学校任教,根据教委主任指示,我需自己在本屯建一个教学点。没有学校,我就将父母刚刚建不久的新木瓦房两个房间连起来当教室。没有黑板,父亲就用一张大门板推平染上墨汁让我将就。没有课桌,父亲就找来几张横条木板钉成长桌长凳,一个星期下来,总算装点成了一间简陋的教室。一周后,从村校转来的学生,大点的就读二年级,小点的读一年级,我成了屯里28个学生的“私塾”复式教学老师。有时学生缺少课本,次日我就一路小跑,沿山路深一脚浅一脚赶到岩场坐班车,到县城买课本、粉笔后马不停蹄地坐当天班车赶回,学生得到课本后一个个如饥似渴地阅读。我则教他们拼音、识字。努力总是有成果的,一学期下来,期末考试学生成绩在全村排名靠前,在全镇也是可圈可点。
当时,为配合扫盲攻坚,我除了白天教学,晚上还要辅导青年们上夜校,领他们唱歌,教他们写字。那一年,全镇因扫盲工作突出,得了一个“中华扫盲奖”的荣誉称号,我也感到有所收获。
30多年的从教职场让我体会到了快乐,当然也有过不少酸甜苦辣,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青年,转眼间就成了鱼尾纹满面的老教研员。现在,国家招录教师的条件宽松了很多,年轻人的入职机会也有了许多选择的余地。我想,这应该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结果吧。
新闻推荐
本报隆林讯天刚擦黑,漫步来到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海长村文化活动中心,远远的就听到欢快的音乐声传来。这里热闹非凡,操...
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林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