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斤,你现在怎么样了? 广西男孩杨六斤曾因身世堪怜受舆论关注,获捐超500万红星新闻探访其生活现状
“想起之前的杨六斤,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新闻的热度一旦过去就再没人关心了?……”
微博上,一名网友这样感叹。
2014年6月,广西男孩杨六斤(右图)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的身世、来到深圳又被接回的经历,还有那笔超500万的慈善捐款,无不牵动人心。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如同网友牵挂的那样,他现在过得如何?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广西百色市隆林县,为你带来杨六斤的最新消息。
热点回顾
“坚强孤儿”
2014年6月初,一段广西百色“坚强孤儿”杨六斤的视频在网络疯转,“父早亡,母改嫁,随后爷爷奶奶去世,7岁成了孤儿,独自居住数年,靠堂哥每年给的500元生活费,靠自己捞鱼、吃野菜维持生活。”视频来自5月底广西电视台一档公益节目。
6月初,爱心人士将他接到深圳,资助读书。
6月20日,隆林德峨当地镇政府干部、学校老师、杨六斤的堂哥以及广西电视台的记者来到深圳,将杨六斤要回去。
与杨六斤分不开的,还有来自爱心人士的巨额捐款。电视节目公布了杨六斤的个人接受捐款账号,短短20来天,各地爱心捐款达500多万元。当地镇政府来深要人的理由之一,就是要回去处理捐款的事。
不过,被带回德峨镇后,多家媒体来到杨六斤的老家走访,发现他虽身世堪怜,但生活并非如节目所展示的那般艰苦,几年来他一直同堂哥一家住,独居生活从2014年3月才开始。此外,他每周5天住校,周末才回堂哥家,到电视节目播出时独居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5天,只是偶尔吃一下野菜,野菜也是当地家常菜。(下图)
针对网上质疑,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曾回应称,去深圳带回杨六斤,是应广西某电视台要求,同时接他回来参加期末考试。(南方都市报)
改名
杨六斤改了名字
他今年17岁了即将进入初三
“你要找谁?”
6月13日下午2点,广西百色市里一所中学门口,在保安的询问下,记者表明了来意。
此前,记者从杨六斤的一位堂叔处获悉,六斤已从老家出来,目前正就读于这所学校。
保安随后转告管理员去叫人。但过了一会儿,保安告知记者,并没有找到叫杨六斤的人,“是一斤两斤的‘斤\’吗?”确认名字后,保安忍不住笑了,继续让人去寻找,并询问路过的学生班上有没有这个人。
“你是不是搞错了?”保安也开始怀疑了,并让记者弄清楚后再来。
跟三年前杨六斤被置于聚光灯下,不停面对众多媒体采访的情况不同,这一次,记者第一站就“碰了壁”。
随后记者来到隆林县。汽车站内,一说起杨六斤,小卖部老板马上反应过来:“哦知道!那个视频(关于杨六斤的报道)在我手机里一直都存着,很感人!”
当记者询问杨六斤的近况,店老板则表示自己并不清楚,不过他猜测:“他可能是改了名字,不想再被外界打扰。”
14日,记者从县里来到德峨镇,继续打听。随便找人一问,镇上的摩的师傅、餐馆老板都知道杨六斤的故事,却都说不出他当前的情况。
之后,记者又辗转来到新街村上马排屯,找到杨六斤堂哥杨取林的家。
下午六点半,杨取林的妻子、母亲回来了,招呼记者进屋之后,她们就开始忙着做饭、调猪食……到了“饭点”,屋前猪圈里四头肥猪哼哼直叫,大大小小几十只鸡也围了过来。
直到晚上7点15分,杨取林才回到家中。交流之后记者最终得知,杨六斤的确已改了名字,正在百色市里记者前去打听的那所中学就读,目前初二下学期马上结束,即将进入初三,他今年17岁了。
杨取林最终也没有透露杨六斤目前使用的名字和具体班级。体会过舆论的风暴,现在对他们来说,或许平淡才是最好。
捐助
当年获捐超500万
“拿150万来修路留300万给六斤”
面对记者的突然来访,杨取林一家表现出了热情和友善,但问起杨六斤,他们却不愿意多谈。
2014年6月,杨六斤正读新街村小学五年级,小学毕业后,他曾在德峨镇中学读初一,随后又去了百色市里的学校就读。
杨取林告诉记者,因为担心杨六斤再受外界打扰,去到市里就让他改了名字,“要是让别人知道他是杨六斤,他肯定会受影响,不能安心读书。”
不过,虽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但谈起杨六斤来,杨取林还是有一些兴奋。他说杨六斤长高了、长壮了,性格开朗了许多,目前成绩还可以。
“他现在已经跟我差不多高了。”
杨取林这几年没有再出去打工,在家种了几亩地。四头肥猪正想卖,但是现在价钱不好,另外还有两头母猪,刚下了十几只崽。家里建起了三层楼房,比之前木瓦结构的老屋好很多,杨六斤也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假期回来跟他们一起住。
三年前,广西电视台的慈善节目,让杨六斤的身世遭遇为社会所知,爱心人士的捐款超过500万元,深圳康桥书院的老师也将他从山里带到城市学习。但随后,杨六斤的堂哥杨取林及隆林县、德峨镇有关领导将他带回老家,舆论瞬间袭来,外界质疑他们这是“图钱抢人”。
正因如此,杨取林一直面对着种种猜疑和压力。
杨六斤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自己还未成年,因此杨取林目前是其监护人,保管着那笔捐款。他告诉记者,捐款中有150万用于修路,新街村到上马排屯这段,此前是烂泥路,现在修成了水泥马路。6月15日,一辆120救护车从新街村开进了上马排屯,屯里一个83岁的老人需要急救。而在马路修好之前,救护车进不去,遇到类似情况也只有村民自己想办法。
拿出150万修马路的说法,也在村干部及新街村小学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对于这笔捐款的使用,在村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他们还告诉记者,有300万存起来将给杨六斤,其他还做了一些捐助。
状态
现在已经过去了
学习生活都平静 不要再撕开伤疤
杨六斤曾就读新街村小学,该校老师徐文中告诉记者,杨六斤放假回家还会来学校看望老师,上次见到他是今年春节。学校目前有325个学生,7个老师,大部分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困难。记者采访当天,隆林县两家企业还到学校进行了捐赠。
德峨镇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杨六斤也安安稳稳去读书了,事情已经处理完。镇里现在就是正常对待,不做过多干预,有困难就给予一定帮助。
不光杨六斤,对其他贫困学生也一样。
“这个事件当时对杨六斤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现在已经过去了。”隆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林斌表示,目前杨六斤的学习和生活都比较平静,害怕再把伤疤撕开会对其产生影响。他认为,杨取林此前承受了很大的非议和压力,但其实在捐款事件发生之前,杨取林就在尽力照顾杨六斤,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林斌表示,随着国家、自治区一些政策的推进,县里的贫困学生会得到更多帮助。据了解,去年广西调整了学生资助政策,建档贫困生可享15年免费教育,并明确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100%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了解到杨六斤目前的大致情况之后,记者回复了在微博上提到杨六斤的那位热心网友,他答复:“那就好!”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王俊峰
新闻推荐
本报隆林讯6月5日,隆林各族自治县对一批***责任人进行约谈,提醒帮扶责任人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帮扶工作。今年以来,该县派出督查人员暗访,发现一些帮扶责任人存在责任心不强、履职不到位...
隆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