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招牌”变“脱贫王牌” 隆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本报隆林讯春天的山坡,青的草、绿的叶,是牛羊喜爱的乐园。4月8日一大早,笔者在隆林平班镇扁牙村洪安屯的半山腰上碰到了正在查看黄牛长势的广西隆林农氏农牧渔地方品种繁育科技有限公司养殖技术员杨小里。他告诉笔者:“隆林黄牛2015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后,知名度得到提升,目前市场销路和价格都不错,2016年我们公司开始跟贫困户合作养殖隆林黄牛,当年就卖出了100多头,这项收入有100多万元。”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自然资源丰富,隆林的黑山羊、黄牛是岭南地区优良畜种,而隆林黑猪也名声在外。搭乘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快车”,隆林山羊、隆林黄牛、隆林猪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这些“养在深闺”的牲畜成为了客商的抢手货。而隆林也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形成特色、带活产业、富裕百姓上发挥作用,让这面“金字招牌”变成贫困群众的“脱贫王牌”。
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准,需要技术支持、生产标准、品质保障等关键要素,才能使特色产业发展得更好,有效带动更多群众脱贫。2016年以来,隆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策略,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模式,把贫困户和有养殖意愿的群众吸纳到合作社中,依托养殖公司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推进隆林山羊、隆林猪、隆林黄牛原产地域的标准化、统一化、产业化发展。
成立于2015年的广西隆林农氏农牧渔地方品种繁育科技有限公司立足本地特色,主要从事隆林黑山羊、隆林黑猪、隆林黄牛的生态养殖,养殖基地位于交通条件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的隆林平班镇扁牙村洪安屯。现已有蛇场乡新寨村种养专业合作社、新州镇民德村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以“飞地扶贫”模式与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养殖黑猪,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可以通过“农户自养、企业代养、投工取酬、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资金收入。目前,合作养殖农户达200户,其中贫困户161户。2016年共出栏肉猪2100头,小猪2800头,纯收入达150多万元。像蛇场乡新寨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就可从中获得15万元的分红,按照合作社的股份,其中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得到分红12万元,新寨村集体利润分红是3万元。这种转变农户“分散、低效能”的养殖发展方式,克服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短板效应,促进养殖产业帮扶提档升级。2017年,介廷乡弄惜村种养合作社142户贫困户和岩茶乡龙台村种养专业合作社89户贫困户也意向加入公司合作养殖。
据隆林畜牧部门资料显示,2016年,隆林有“两黑一黄”(隆林黑山羊、隆林黑猪、隆林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带动农户12952户,黑山羊存栏8.66万只,出栏12.43万只;黑猪存栏19.7万头,出栏22.72万头;隆林黄牛存栏7.46万头,出栏2.6万头;其中30只以上规模养羊场(户)442户,2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户)34户,50头以上的18户,100头以上的8户,总产值达8.462亿元,纯收入2.707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现金贡献866.51元,比上一年多贡献102.31元。
隆林把发展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与脱贫攻坚工作、培育特色品牌结合起来,是“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各有特色、形成规模”产业发展理念的一个尝试和创新,以此提高地标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引导地理标志品牌产品加快发展,做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总量,从而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把更多的贫困户吸纳到专业化、产业化脱贫链上,实现长久脱贫。□韦珺儒
新闻推荐
“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就是在政府的帮扶下养了16头黄牛。”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岩茶乡龙台村各老寨屯,蔡小扬夫妇返乡养牛的事家喻户晓。蔡小扬夫妇原来在广东打工,2016年2月回家过春节,听村干部说,村里...
隆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