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安在“鸡窝”旁□韦珺儒
3月下旬的一天,笔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马雄村乌骨鸡养殖示范基地里见到了李亚米。他腰扎塑胶围裙,拎着一大桶鸡食,头发上还沾着些许米糠,嘴上正“咕咕咕”地引诱着山林里的乌骨鸡回来进食。
李亚米今年43岁,是马雄村马雄屯人,哥嫂早逝,本来家境就不富裕的他除了要担负自家的生活重任,在1994年还把当时只有两岁的侄子李堆接过来抚养。尽管现在李堆已经娶妻生子,可仍与叔叔李亚米一家一起生活。2015年精准识别,李亚米和李堆两户都被评定为贫困户。
新州镇马雄村共有7个屯、13个村民小组、436户1864人,经过精准识别,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98人。2016年5月,自治区森林公安局驻马雄村第一书记尤锁柱经过多方走访调研,了解群众发展意愿,并结合该村实际,组织马雄村贫困户成立了隆林马雄种养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入股,成为合作社股东,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沃柑种植、乌骨鸡养殖、种桑养蚕三大特色产业。合作社在沿马雄河种起了沃柑,在山上搭起了“吊脚楼”鸡舍,扩大了原有的种桑养蚕面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让贫困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2016年6月,马雄种养专业合作社与广西凭祥润农野山乌骨鸡公司合作,投资54万元,分两批引进鸡苗,建成5000羽乌骨鸡养殖示范基地,贫困户户均乌骨鸡100羽。很快合作社养鸡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并发出了在贫困户中招聘饲养员的通知。经过村干部的推荐,李亚米夫妇被聘为合作社饲养员,月工资2000元/人,如此一来他家一个月就有4000元的收入,而他的侄子李堆把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也放进了合作社,等养鸡项目有了效益还可以得到分红。
李亚米一家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为了守护好鸡,他们把家搬到了养鸡场,连3岁多的女儿也带到鸡场居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李亚米两口子5个多月的精心饲养,合作社的乌骨鸡成活率在80%以上,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间,乌骨鸡陆续出栏销售。因为这批鸡喂食的是玉米、麦麸、米糠等杂粮,且在山野林间散养,所以肉质好、品相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几千羽乌骨鸡一部分在隆林本地市场销售,一部分由自治区林业厅职工认购,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销售一空,合作社卖鸡收入达30多万元。而这几个月李亚米一家的务工收入近3万元,他还拿出部分积蓄帮助侄子李堆建起了新房子。
在交谈中,李亚米告诉笔者,林下养殖乌骨鸡这个项目很适合马雄村,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也不愁销路,经济效益好,而他一家在这里帮忙养殖,农忙时还可以兼顾种植庄稼,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今年3月,马雄种养专业合作社又购进了1500羽乌骨鸡苗,看着正在茁壮成长的小鸡,李亚米心想,既然村干部和群众信任他,让他们一家担任饲养员,下一步,他要多学习些养殖和管理技术,做好卫生防疫,提高鸡苗的成活率。
新闻推荐
本报隆林讯3月15日,由市图书馆、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广局主办,者浪乡党委、政府承办,自治县图书馆协办的“送书刊下乡,扶贫先扶智,文化惠民生”的专题赠书助农活动在者浪乡举行。活动中,市图书馆向者浪乡...
隆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