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隆林创新推行“农事集办”服务机制
本报隆林讯
为进一步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对村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去年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坚持在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上发力,不断深化拓展“农事村办”工作,创新推行“农事集办”服务机制。
创新服务方式,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畅通。该县在做好“农事村办”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群众居住分散、一些群众到“农事村办”服务站点办理事务需走“返路”、群众习惯利用赶集机会办事等实际,组织村“两委”干部于当地乡镇赶集日到乡镇“农事集办”中心集中办公,为前来赶集的群众办理低保、合作医疗、产业扶持、扶贫贷款等相关事宜,群众在“农事集办”中心办理完需要村级服务事项后,如需乡镇一级继续办理,则移步到乡镇“一办三中心”即可办理,群众办事效率大服务提升。前来办事的者浪乡敢南村那六屯群众班启相深有感触地说:自己不识字,到“农事集办”服务中心上班村干部帮写了低保申请书,帮整理需要的户口、身份证等各种材料,可以直接到乡民政办办理低保手续,省了村部、乡政府几趟往返,很方便。目前该县已在者浪、德峨等乡镇设立“农事集办”服务中心,推行“农事集办”工作机制,每个“农事集办”服务中心在赶集日均能为群众办理服务件次以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实现对群众服务的全覆盖。
强化服务监督,村干部手中权力进一步规范运行。为确保“农事集办”服务规范运转,该县在“农事集办”工作上建立了包括集中办公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便民全程代理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在内一系列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加强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各村服务窗口统一配备了一套工作台账、一套办公桌椅、一个资料柜、一本《服务手册》、一块标志牌“五个一”设施。为进一步加强监督,乡镇党委、政府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到“农事集办”服务中心坐班,对村干部服务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同时,“农事集办”实行办理服务过程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干部之间也相互进行监督,有效防止村干部在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过程中出现滥用职权、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目前,各项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特别是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大量的资金、物资流向基层,村干部腐败案件多发频发,推行‘农事集办\’服务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对村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是新形势下加强对村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德峨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逸桥介绍说。
搭建交流平台,倒逼基层干部提升能力改进工作。推进“农事集办”服务机制为村干部提供了面对面与同行交流工作经验、提升服务能力的平台,有效倒逼村干部自觉加强政策、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在村干部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不学不行啊,现在办事有群众看着、同行望着、领导盯着,自己得先学好业务才行啊。”者浪乡者浪村妇女主任班志伍一大早来到乡里,趁着群众未来办事,向乡民政助理请教业务。乡镇党委、政府通过“农事集办”服务,也可以直接收集到更多基层群众的诉求,更加深入了解各项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加全面掌握村干部队伍的履职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工作思路、目标、方法进行改进,有效促进工作的落实。
□韦锦钟
黄秋玉
新闻推荐
一 次 发 现□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第一小学六(1)班 班炳福
有一回我和小伙伴玩,无意间看到一条排污沟,沟里的水黑黑的、油汪汪的。沟的旁边是菜地,种着碧绿的青菜。可当我仔细一瞧,却发现地里的青菜长得有些奇怪:离排污沟近的菜长得十分矮小,而且有一些居然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