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换玉米 水洞村富了□本报记者 李 磊 文/图
杨卜生夫妇在喂蚕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水洞村在距离县城十公里远的地方,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前,走进群山之中,一棵棵桑树遍布山间,满眼绿意。原本,几年前的水洞村,还是一片片玉米地,村民生活并不富裕。2013年,新州镇党委、政府开始大力发动引导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并与广西嘉莉蚕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新州镇水洞村建立种桑养蚕基地,大家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滋润。
“种玉米割完拿去卖就没了,而种桑叶割完还会再长。以前我们种玉米,一亩才卖1000多元,现在种桑养蚕,比种玉米、养猪都赚得多。”杨卜生和蔡乜菜是水洞村龙家屯最先开始种桑养蚕的两人。2013年年底,杨卜生家种植了8亩桑叶,蔡乜菜家种植了4亩,两家人共同建了一个蚕房进行蚕种养殖。第一年,杨卜生家靠种桑养蚕赚了8000元左右。今年3月,杨卜生家卖出了今年的第一批蚕种,共4张400斤,赚到了8000元。而蔡乜菜卖出了2张,得到了4000元。
水洞村周围水资源较为贫乏,周围是群山旱地,极少有水田。这样的环境,以前只能种植玉米等一些旱作物,曾经有村民尝试种植烟叶,但以失败告终。后来,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进行调研考察,因地制宜推广桑蚕种植。桑叶种植之后,长势良好,生长喜人。用村民的话来说就是“叶子绿油油的。”村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推进发展。最开始的时候,政府对蚕种和药物等方面都进行了扶助,免费发放桑苗。公司还对村民进行授课,讲解栽培和管理技术要领,帮助村民解决种养中的难题。
此时想起过去的经历,杨卜生和蔡乜菜两人哈哈大笑起来。“以前我们刚开始种的时候,屯里人还笑我们,现在大家都跟着种了。”蔡乜菜和杨卜生告诉记者,“他们刚开始种的时候,村民觉得这个赚不了什么钱,说‘你们喂蚕得吃了,自己反倒不得吃。\’”
然而,两家人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通过基地培训,还到凌云去学习别人的种养经验,第一年就取得了良好的收入。而屯中的群众得知后,纷纷跟着种养。如今,龙家屯也有不少农户不再种植玉米,而是选择种桑养蚕谋生,整个水洞村周围的山上,都是一片绿油油的桑树叶。“他们现在有的种植户桑叶不够,还来问我们拿。”杨卜生说,“现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叶子不够,要经常砍它才能促使叶子长得快,不然都不够蚕吃。”
据悉,2015年,新州镇共167户进行桑蚕养殖,种植规模2720亩,今年第一批收获116.5张,一共16895.38斤,收入201448.1元。其中水洞村104户,种植规模1084亩,今年第一批收获83.5张,7807.25斤,收入152241.38元,水洞村成了新州镇上名副其实的桑蚕村。预计下一步,新州镇将继续努力推进种桑养蚕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推广先进种桑养蚕技术,实现种桑养蚕高产、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新州镇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警方抓获的涉案人员 近日,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新州派出所迅速捣毁一赌博窝点,抓获赌博违法嫌疑人21...
隆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