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好新房修好路 村民心里乐滋滋□本报记者 喻武强 通讯员 林 斌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10-02 03:30 大字

崭新的“小洋房”  

“大山的子孙哟,爱太阳喽,太阳那个爱着哟,山里的人哟。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水路九连环……”每当听到《山路十八弯》这首歌,家住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上朗洞屯的龙美村村支书李新文便感慨万千。上朗洞屯地处大山深处,那里的房屋依山而建、群众们盘山而居。从隆林县城出发到上朗洞屯远不止歌词上所说的山路十八弯,弯弯曲曲的山路,每逢下雨便泥泞不堪,不仅不方便村民的出行,而且严重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如今,这里已经大变样。危房改造后,以前的“叉叉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房”;修建的通村公路也让村民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告别肩挑背扛的日子了!

改危房 “叉叉房”变身“小洋房”

2012年之前,上朗洞屯除了两三家是住在砖瓦结构的房子外,其他户都是住在自建的茅草房内。因房顶是用稻草或玉米秆交叉编构,形成一个“X”字状,又被当地人戏称为“叉叉房”。村民李志新一家6口当年就住在这样的“叉叉房”内。

“一间42平米的茅草房要住6个人,房子里面还要堆放杂物,圈养动物,实在是太挤了。”李志新告诉记者,要是碰上刮大风,屋顶上的茅草很容易被吹走,下雨更糟,房顶盖不严实的直接从上面漏雨下来,弄得整间屋子湿漉漉的。

2012年4月初,自治区启动消除茅草树皮房攻坚战,上朗洞屯获得近600万专项资金,用于对屯里27户人家的房屋进行改造。

李志新见证了屯里危房改造的全过程。“我们看到新房子时简直不敢相信。就像变魔术一样,从开工到竣工,还不到一年时间,村里的‘叉叉房\’就全部变成了崭新的‘小洋房\’。不仅漂亮美观,而且房子的面积也比之前大了很多。”李志新说。

不仅如此,茅草房改造还极大改变了村子的环境卫生。屯里建了一处集中圈养牲畜的饲养房,结束了人畜混居的历史。李志新说:“以前牲畜都是圈养在家中或者放养在外面,导致屯里卫生状况极差。后来有了集中饲养房,屯里的卫生就变好了很多,现在我们屯已经成为隆林各族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通村路 告别肩挑背扛的日子

“百十来斤的货物,以前要半天多才能从乡里扛到家,现在骑着摩托车只用半个小时就可以驮到家门口。”龙美村委主任杨进容说到通村路带来的巨大变化,不无感慨地说。

记者在从德峨镇到上朗洞屯的路上看到,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宛如一条白丝带,缠绕在起伏的山脉间,一辆辆摩托车、三轮车飞快地闪过,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然而在两年前,通村公路还没开通的时候,村民从屯里到乡里只能靠走路,但走一趟却要花上大半天。要是想把外面的东西运进来,里面的东西运出去更是难上加难。

坐在上朗洞屯村支书李新文家中,记者听他聊起了这两年来家乡交通的变化。2012年,村里的水泥路开始动工,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修到了村民家门口。“有户人家外出打工几年没回来,2013年国庆节前回来一趟,他不知道已经修好了通村路,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通了村路,以前那些泥坑、水沟早已经被厚实的水泥路填平,崭新的水泥路可以容下一辆大卡车轻松开过,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交通问题了。李新文告诉记者,因为交通方便了,屯里70%的村民都买上了摩托车、三轮车。“路修好了,农民买车又有补助,以前扛不动的彩电、太阳能热水器等电器,现在都可以轻松地搬回家了!”

好机遇 农民弃高薪返乡创业

虽然在广东珠海打工10余年,从最初的车间品质检验员干到了主管的位置,工资也由以前的1000多元提到了6000多元,但常年在外打工的上朗洞屯村民杨成发每天都挂念着自己的家乡、亲人。

今年年初,杨成发回到自己的家乡上朗洞屯,他发现自家的茅草房早已变成了漂亮的“小洋房”,而通村路也修到了家门口。家乡的变化让常年在外打工的他惊讶不已。杨成发觉得发展中的家乡生机无限,大有作为,便辞去了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创业。

“我回来的时候,村支书和主任都找我聊,说我们屯项目比较多,叫我尝试一下。”通过多方考察,杨成发觉得在家种桑养蚕是一条很好的发展路子,于是就将屯里的80多亩农田承包下来。

“从今年4月份开始养蚕,到目前为止已经养了18张蚕,一张蚕至少可以卖到1400元,收入可观。另外,我把自家房子的一楼用来作小卖部。这两项一个月的纯收入约有4000多元。虽然比不上在珠海挣的钱多,但是在老家既可以照顾老人小孩,又可以自己当老板,日子要比在珠海轻松自在很多。”杨成发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

链接:

上朗洞屯村民住的房子从以前的“叉叉房”变成了今天的“小洋房”,得益于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农村危房改造试点项目。据悉,该县自2009年开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以来,共实施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808户总投资2.6797亿元,其中2009年4800户总投资1.44亿元;2010年1800户总投资为2881.5万元,2011年4838户总改造面积为29.03万平方米,补助资金达7740.8万元;2012年2070户补助3312万元;2013年1300户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总投资5200万元;2014年上半年危改240户补助资金180万元。

另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该县就修、扩建贫困村屯道路300多条里程1900多公里;全县179个建制村(社区)村村通公路,等级公路通达率为67.6%,90个行政村通水泥硬化路。今年以来,该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问题作为一项立行立改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向上级争取项目、自筹资金以及协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隆林支行贷款1亿元等方式,把全县未通水泥路的73个建制村67条路共675.861公里的道路纳入“十二五”后两年进行实施硬化,其中2014年实施40条路406公里,总投资27405万元;2015年实施27条路269.86公里,总投资18216万元。目前,2014年第一批项目19个标17条路,总长183.631公里已进场施工,第二批6条路20.4公里,在完成公开招标后,也已全部进场开工建设。通村公路的修建,不仅惠民便民,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新闻推荐

男子诱骗女童上车 人性泯灭半路性侵幼女

本报隆林讯  涉世未深的女孩在放学路上,遇上同村男子主动搭载,以为是邻家叔叔便欣然上车。不料女孩却上了贼车,男子载到半路时竟然性侵了这名年...

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林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