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驮娘江之谜与布越族群 □李建忠

百色早报 2014-07-11 00:40 大字

 

驮娘江贯穿西林县境,古时候称为文象水,另一种说法为卢维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称禄驮河。它在田林县境内与西洋江汇合后,形成右江。驮娘江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小小的驮娘江及其流域却有着许多令人难解之谜,值得重视和研究。笔者研究发现,所谓驮娘江之谜,与居住在这一带的布越族群是分不开的。

布越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居住在以驮娘江流域为中心的西林县及隆林各族自治县岩茶乡、介廷乡和田林县的定安、者苗、福达、潞城、八渡、高龙、那比等乡镇。此外,与之相邻的云南省广南和富宁县亦有一部分。实际上,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原上林峒及上林长官司(即原西林县的前称)的范围,也是古句町国的政治活动中心。正因为这样,许多人都认为,布越族群就是古句町部族的后裔,是这里的土著民族。

说来也怪,布越族群虽为壮族的一个支系,却与其他地方的壮族有许多不同之处。除了语言和民族风情方面的差异外,还有几个突出表现。

“欧贵”婚俗

“欧贵”又称入赘,有的则称“倒插门”。这种男子到女方家入赘的婚俗,这在其他地方和其他民族都有。但是,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的“欧贵”婚俗却与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的入赘婚俗不相同。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的“欧贵”婚俗具有其普遍性与独特性。

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欧贵”婚俗的普遍性特点是,与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的入赘习俗相比,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的“欧贵”十分普遍,村村寨寨都有“欧贵”现象。据说有人曾作过调查和统计,说是在许多村屯里,“欧贵”竟然占同龄人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这显然在其他地方其他民族中是不可能见到的。而且,在其他地方其他民族,入赘别称“倒插门”是一种贬义,是被人看不起的婚姻现象。但在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中,从古至今“欧贵”婚俗是从来没有被人看不起的。在家里,如果“欧贵”人之妻是家中的大姐,那么“欧贵”人则被称为“阿大”、“大哥”,极受家人及村里人的尊重。另外,即便以后分了家,他们也和其他兄弟姐妹们一样分到同样的田产,决不会受到丝毫的歧视。

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欧贵”婚俗的独特性还表现在“欧贵”婚俗男方必须改随女方姓,至少其子女必须随母姓。这在其他地方其他民族中恐怕也是没有的。男子入赘必须改随女方姓氏,这就真正体现了女主男从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女娶男嫁、特殊而少见的婚姻现象。入赘的男子既然是被嫁到女方家去的,结婚时所有费用都由女方家负责,甚至连酒席都只能在女方家里摆设。

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的这种“欧贵”婚俗,许多人都认为是母氏社会遗留下来的民风。除了“欧贵”婚俗之外,布越族群亦特别崇尚女性,民间就有许许多多关于女神和女英雄的故事传说。

食用“米蠛”

“米蠛”是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的一种特色美食,是西林县人民政府10个本县民族民间传统菜肴和特色食品作为《广西传统名吃志》候选条目申报入志中的一个。“米蠛”属于用菌类发酵而成的一种酸性食品,主要用大米饭和一些动物骨头来腌沤而制成。制作时,先用油将大米饭炒热,然后与干净的鸡鸭或鱼骨头一起装盛于陶瓷罐中,放入少许的“米蠛”种(“米蠛”菌),盖好,将其置放于火炕边,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此腌沤5至7天,即可成为“米蠛”。食用时,从罐中舀出一两匙生“米蠛”,放入锅中用水煮。通常制成“米蠛”汤食用,而“米蠛”干鱼汤是民间最常见也是最为上乘的一种食法。

“米蠛”据说具有开胃养颜之功效,能增进食欲,防治肥胖病等。故在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中,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罐“米蠛”。

崇拜红藤

图腾崇拜是各民族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民族文化现象。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是壮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图腾崇拜一般来说与其他壮族族群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据笔者所知,崇拜红藤却是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所独有的。

所谓“红藤”,又称老华藤或“句舍”,其藤蔓粗大,藤颈表面长有红褐色的绒毛,能致人发痒。砍伤其藤,常溢出一种血色般的液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驮娘江流域一带的沟沟壑壑都还能经常见到这种藤蔓。旧时,也许由于这种藤蔓具有神秘感,于是人们不但畏惧红藤,而且还将其作为一种图腾崇拜物来崇拜。

在民间,自古以来一直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红藤的故事传说,而且大多数都与句町有关。所以,人们认为,句町即布越壮语的音译,为“红色藤蔓”之意。如今,虽然红藤在驮娘江流域的山岭中已经越来越稀少了,但布越族群对其的崇拜依然如故。

用蒸笼蒸大米饭

 

 

大米饭自古以来一直是驮娘江流域布越族群的主食。布越族群食用大米饭是用蒸笼来蒸食的,至少在旧时是这样。当然,用蒸笼蒸大米饭这应该不是布越族群所独有的。

布越族群用蒸笼蒸大米饭,至少可以说明布越族群同属稻作文化圈即“那文化圈”。考察布越族群的居住地,他们大多居住在水边或田垌旁,很少居住在高山上,并且以水稻种植为主。虽然他们也种植玉米、高粱和红薯等杂粮,但一般都不食用,而是用来作为畜禽的饲料。他们之所以用蒸笼蒸大米饭而很少食粥,这应该与驮娘江流域的环境气候有关。

演唱壮戏、唱布越调壮歌

壮戏在西林县,许多人称之为“句町壮戏”或“句町古戏”。壮戏其实也多在驮娘江流域的布越族群中流行。无论是现在的西林县、田林县还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凡是演唱北路壮剧的村屯,大多是布越族群,而且基本上以驮娘江流域为中心。事实上,这些地方也基本上属于旧西林县(上林峒或上林长官司)的地盘。目前,田林县已上报获得了北路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被称为“北路壮剧之乡”。

在驮娘江流域的布越族群中,那劳壮戏是其中的一个艺术流派。据了解,在民国年间,仅西林县就有数十个业余戏班之多,差不多稍大一点的村屯就有一个戏班。那时候,每年春节期间,村村寨寨都演唱壮戏。

驮娘江流域的布越族群还喜爱唱布越调壮歌(或称驮娘江调壮歌),俗称“那劳山歌”。布越调壮歌一般可分为“欢达莱”调和“哎哟”调。所谓“欢达莱”调,即演唱时可以直接配唱词来唱,且比较变化,多流行于那劳、足别、西平、那佐和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富宁布越族群之中。而“哎哟”调则通常以“哎哟”起头,歌曲比较单调,多流行于普合、八达和古障等乡镇。

新闻推荐

渣豆腐的快速做法 □张芯富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群众,夏天非常喜欢做一种人见人爱的夏季菜,这道菜叫“渣豆腐”。它与一般的豆腐是有区别的,豆腐是把磨成的浆煮沸后,用细纱布把渣滤在纱布内,溢出的浆用石膏水或...

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林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