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态改善 农民增收

广西日报 2012-10-18 18:56 大字

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黄海杰 莫彩花

秋天里,隆林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试验区的德峨乡龙英、常么、弄杂、德峨等4个村越发美丽,驱车行走在乡村油路上,原先光秃秃的山川如今碧绿苍翠,一团团金银花点缀其中,引人注目。山下平整的耕地里,玉米、桑叶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一片丰收景象,苗、彝、仡佬等少数民族同胞满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黑的、白的牛羊群散落在嫩绿的草地间,整个画面犹如浪漫的田野牧歌,而书写这份浪漫的就是该县在试验区“治理山上、开发山腰、整理平地、完善设施”的结果。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石缝种苞谷,只够三月活;想要吃米饭,除非做月婆。”这首民谣,曾是隆林各族自治县石漠化地区群众生存状态真实写照。隆林穷,穷就穷在土地贫瘠上,穷在农民与耕地的尖锐矛盾上,穷在基础设施薄弱上。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隆林如何在石漠化区撬开致富路?

2011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隆林抢抓国家、自治区大力支持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扶贫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积极组织实施为期3年的桂西北峰丛洼地治理区(ⅠA)试验区项目。

一年多来,该县坚持石漠化治理、生态建设、产业培育“三措并举”措施,探索出了“治理山上、开发山腰、(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整理平地、完善设施”(治理山上恢复生态、开发山腰振兴经济、整理平地保证口粮、发展养殖增加收入,以及完善设施促进全面发展)的治理模式,转变石漠化试验区群众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了生态改善、农民增产增收,为石漠化区群众脱贫致富探出了一条新路:

——“治理山上”:该县在试验区实施荒山造林1500亩,封山育林2.55万亩,生态林管护4.18万亩,配套退耕补粮9850亩,种草500亩,建立2个养牛小区,项目涉及83户351人,仅此项预计农户人均年增收305元。

——“开发山腰”:在有土层的山腰地带,把植树造林与发展经济林果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金银花、竹子等特色产业,目前已种植金银花1.23万亩、竹子9850亩,仅此两项,预计2012年种植户均增收318元。

——“整理平地”:在平地实施砌墙保土工程,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目前已实施砌墙保土1370亩,德峨工区坡耕地治理481亩;利用高产农田耕地种植桑树3110亩、油菜5000亩,仅种桑和种油菜,预计2012年种植户均增收120元。

——“完善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实施水、电、路以及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提级改造2条通村水泥路建设14.08公里,通屯道路硬化2条2.05公里,新修6条屯级路17公里,受益59个自然屯5449人。开工建设了5处饮水工程187座水柜,解决4838人、2688头大牲畜的饮水难问题。

“经过一年多坚持走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隆林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区土地‘长大\’了,石山‘缩小\’了,试验区农民逐步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态。”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启胜说。

目前,该县正在紧锣密鼓组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试验区后半期工作。

新闻推荐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推进活动取得实效

本报隆林讯(记者/覃理通讯员/莫彩花)5月23日,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深入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龙英村,参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陈际瓦向村民们赠送了爱心卫生包、环保垃圾桶等清洁用品,和...

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林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