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存面前必须作出选择

广西日报 2012-05-18 19:16 大字

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韦达书 罗明考

2009年夏秋开始,桂西旱片县区出现持续连旱,如今已是第4个年头,旱情在这个区域几乎进入常态化。

沉痛的经历还历历在目,2012年,媒体又全方位聚焦桂西旱情。

5月中旬,记者深入隆林各族自治县直击旱情。4年了,找水、送水,持续的应急抗旱,还是我们的主题吗?从隆林一个点看整个桂西旱片,这个问题更加明显地摆在当地群众和政府面前。

靠着水库无水喝:

干旱拷问水利设施短板

连续几天,记者走访了该县石山区的德峨、蛇场以及土山为主的者保、天生桥等地。

往年是干旱重灾区的大石山区,因近两年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修建的大量家庭水柜在此次旱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峨大大小小的水柜里面尚存部分水。“我们建设了不少水柜,而多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再加上群众生态意识、科学蓄水和节水意识提高,人畜饮水相对较好。”德峨乡陶书记介绍。

在往年并不缺水的土山地区,由于近年来在水利设施上投入不足,蓄水工程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蓄水能力较差,在持续4年的干旱中,一些地方出现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成了旱情重灾区。

者保乡中棒村属于土山地区,曾经的山泉水让他们引以为傲,而下方两百米的地方就是平班水库水源充沛。可是,连年的旱灾,山泉水断流,将水库水抽到中棒村最高点的中棒小学需要几十万元的投入,县水利工作人员来测量之后,由于资金不到位,工程一直不能实施。一无水柜,二无水利,今年他们就在为送水而奔波。

除了平班水库,隆林还有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天生桥水电站,但因水利建设的短板凸显,水库的水救不了山上的旱。采访中,如中棒村一样,每户家庭都渴望能够建设一个地头水柜,而从长远来看,就是希望引水库的水上山,根本上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雷公田”里种稻谷:

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

5月10日中午,站在者保乡中棒村小学俯瞰,漫山枯黄,毫无夏日之生机,成片的“雷公田”泛起一片惨白。这里旱情之重,触目惊心。 

“几年了,一个村庄要生存,不能仅仅停留在找水、送水的应急抗旱,从长远看,必须有所作为,重新建立符合旱情的产业结构。”中棒村返乡抗旱大学生罗显扬说,而他也已经在做尝试。

2011年大旱,罗显扬回到家乡抗旱。之后,他抛弃了祖祖辈辈“雷公田”里种稻谷的模式,和几名村民合作,在梯田里面种植了200亩的西贡蕉。走近西贡蕉园,这是保存了旱地里不多见到的一丝绿意。记者留意到,每一株蕉树上都拴住一个装水的黄色塑料袋,地面有些许湿润。“没有滴灌设备,这个就是我们最原始的滴灌技术!”罗显扬告诉记者,搞滴灌设备,每亩需要几百元的投资,他们没有钱,只能用这个原始方法保证西贡蕉不被干死。

在西贡蕉的间距里头,村民还开挖了类似水渠的小壕沟,不少已经蓄满了水。合伙人王建业说,这些蓄满水的地方,都已经养上泥鳅,往后他们还将在其上面建立鸡棚和鸭棚,用鸡鸭粪便养泥鳅,再舀这个富含营养的水来浇灌西贡蕉,形成立体农业产业。村民粗略算了一笔账,这样的产业比种水稻节水近三分之二,而收入则胜过几倍。

探寻产业转移的历程,天生桥镇也在做尝试,他们开始推广种植金银花。隆林县委书记张启胜介绍,隆林本来就属于桂西旱片,平时也都少水,更不用说遇到大旱之年,发展耐旱作物,扩大养殖在群众收入中的比例,这已经是旱区必须要作出的选择。在隆林,几年来,政府扶持山地农民种植了耐旱的金银花、辣椒等作物,而利用水面发展水产养殖也逐渐上规模。

植树不等于造林:

恢复原生态圈是根本

除了工程性缺水之外,生态的恢复也迫在眉睫。而在桂西流传着一句民谚:火不烧山地不肥。

一路采访,大量的山头有火烧的痕迹,或者裸露着黄泥,刀耕火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在者保和扁牙,这里严重的干旱与当地森林植被的破坏不无关系。许多群众为增加收入,大量开荒种地,直接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由于产量逐年降低,群众开荒面积也在逐年加剧。

相反,在德峨的一些土山地,记者发现这里山头一片葱郁,树木较多。当地村民介绍,这几年村民很少上山砍树,植被保护较好,干旱之年基本“有水喝”,而水土不流失,田地旱涝保收。

除此之外,几十年来,隆林等桂西旱片也大力植树造林,可是如同全国的“北方杨家将(杨树),南方沙家浜(杉木)”的现状一样,人工林树种单一,无法涵养水源,生态的恶性循环在加剧。在中棒村,记者看到了他们的生态村规划方案,在靠近阴沟的一定区域,设置为生态功能区,种植涵养水源的树木并按照有乔木、灌木、草皮的层次结构恢复原有的生态蓄水功能。

新闻推荐

再造一个“工业百色” ————百色市引项目调结构促升级纪实

本报记者覃理本报通讯员李红军张剑工业布局不平衡、“一铝独大”、铝产业链结构单一等问题,成为了制约百色市工业继续快速发展的瓶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今年...

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林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