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山深处女能人

广西日报 2010-09-27 22:32 大字

卢思雨

在隆林各族自治县蛇场乡有一群敢闯敢拼的女能人,她们凭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庄稼地里、商场上的佼佼者。 

许小珍:地里刨金奔小康

许小珍,干起活来男子也要逊色三分,说起种烟更是行家里手。1987年,20岁的许小珍初为人妇,正值乡里号召群众种烟第一年。初中文化的许小珍不顾公婆姑嫂反对,把属于自己两口子的6亩责任地全种上了烤烟。起畦消毒、播种育苗、施肥培土、封顶抹芽、病虫防治,许小珍在乡烤烟技术员的指导下干得一丝不苟,她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看烤烟技术书,挤时间参加县乡举办的各种烤烟技术培训班,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烤烟种植上。

许小珍的第一炉烤烟终于出炉了,但事与愿违,这一炉烟大部分烤成了“冬瓜叶”,废掉了。烟技员告诉她,是她把烟装得太密实,而且转火太迟,排不出湿造成的,书本上的东西不能原本照搬。于是,许小珍的手头除了技术书,又多了一个本子和一支笔,从烟叶进炉开始每隔一小时观测一次,把炉内温度、干湿度、烟叶色变等情况一一记录,及时控制火的大小。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炉烟终获成功,乡政府还在她家举办了现场培训班,让她介绍烤烟经验。第一年,许小珍的6亩烤烟收入6000元,亩产值排全乡第一,收获了她种烟历程中的第一桶“金”。第二年,她不但把公婆小姑的责任地也种上了烤烟,还鼓动社里的妇女和她一起种烟,成立妇女烤烟互助组。2009年,许小珍所在的瑶上屯有95%的妇女参与烤烟种植,全屯种烟661亩,产干烟1971担,售烟收入138.7万元,获烟叶返税奖15.3万元。

22年来,许小珍的烤烟面积从6亩增加到30亩,烤房从1个到5个再到现在的密集型烤房,从砍柴烤烟到煤电烤烟,从单纯种烟到现在的烟粮、烟果套作和经营砂石场、日用百货,从白手起家到小洋楼、车子、家电、农机一应俱全,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杨红江:敢为人先热心肠

说起蛇场乡蛇场村的妇代会主任杨红江,可谓家喻户晓。她的热心肠让人津津乐道。她有价值450万的房产,两辆价值60万元的客运车,流动资金超过200万元。

1980年,刚上完小学仅12岁的杨红江因兄弟姐妹多不得不辍学回家,不愿一辈子如父辈一样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她只身一人“闯荡江湖”去了。她给人家洗过盘子、干过泥水工、扛过肥料包,瘦小的身影在各种脏活累活场地忙碌,但是她没有气馁、没有抱怨,在她小小的心中有一个大大的愿望——靠自己过上好日子。

1984年,在外打工4年没有回家的她被一纸“母病危”的急电骗回家中要她完婚,不让她再外出打工。生性好强的杨红江既没有遵母命嫁男人也没有安分侍弄庄稼地,反而把自家一块紧挨路边的菜地里的菜拔掉,用打工攒下的300多元钱盖了一间油毛毡木板房,采购了一些火柴、针线、水果糖等小商品,当起了小老板。杨红江的小商品店是蛇场乡第一家商店,利润虽小但积少成多,半年后,她的小店里又新添了盐、煤油、灯泡、面条等稍稍大一点的东西。年后,杨红江在原地盖起了3间大瓦房,除了不断扩大的日用百货品种和规模,她还干起了煮粉、炒菜等餐饮,成了乡里第一个年收入过万元的女商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和活跃,杨红江不但有了经营成本、经验,还有了很多谋略,看市场的眼光也是一次一个准。第一个经营冰箱、彩电,第一个经营种子、化肥,第一个经营五金、农机,第一个经营水泥、钢材,第一个搞起客运,第一个参与县城商品宗地竞拍……她的敢为人先,使她成了一个女中豪杰。

打拼下令人羡慕的家业,年纯收入在45万元以上的杨红江致富不忘乡亲,经常尽己所能热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众,无条件给贫困妇女们赊销化肥、农药、饲料、钢材、水泥等物资,无息借资金帮助她们渡过难关或是做致富启动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她为贫困妇女提供的资金、物资帮助超过50万元。因此,她在群众中的口碑极好,在2008年的村“两委”成员换届公推直选中,高票当选蛇场村民委员会妇代会主任。   

杨秀芳:悉心为人做衣裳

蛇场乡及周边邻近的德峨乡、岩茶乡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仅苗族就有偏苗、素苗、红头苗、白苗等4个支系,在这个被称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的地方,少数民族群众仍然保持着生活、劳作、出门做客访亲友穿着民族服饰的传统,而随着外界的广泛宣传,民族服饰和各种小饰品也成了众人收藏或馈赠的佳品,杨秀芳瞄准了这一市场,把田地包租给别人,一头扎进民族服饰里。

杨秀芳今年43岁,倒腾民族服饰已10年。2000年前,有3个孩子的杨秀芳日子过得清汤寡水,想着将来3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更是愁肠百结。为了孩子,杨秀芳从旮旯里把以前的结婚三大件之一的蝴蝶牌缝纫机翻出来,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给寨子里的姐妹们裁、缝衣,赚一点针线钱,但是干了一年没多少进账。杨秀芳“专门帮人缝衣服”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他们把家里的田地租出去,然后到乡圩场上租了一间小门面,干起了裁缝。

杨秀芳心灵手巧,不仅对偏苗服饰的剪裁很有一手,而且对刺绣花苗、素苗服饰也很在行。因为做苗族服饰工序多、程序繁杂,一天下来裁缝不了几套衣裙,而且仅在蛇场当地做生意,熟脸熟面的,不好讲价,虽客满盈门,但以年的收入却不咸不淡。第二年,她根据苗家人的喜好,直接到兴义进各种各样时兴的优质布料,自己利用圩场空日剪裁各种规格的服饰,然后轮流跑德峨、新街、龙滩等4个街圩,既卖布也卖成品、半成品。她做的衣裙质量好、款式新,生意很快火了起来,她做的每套衣裙成了抢手货,每套至少能赚上60到70元,到节日更是赚到100元左右。

生意火了,她把乡里的十几个苗绣女能手们组织起来,分工合作,缩短缝绣时间和降低成本,她则主要担当起技术指导、款式设计、销售等职责。在杨秀芳的努力下,她和同胞们缝制的衣裙不但占领了邻近乡镇的市场,还卖到了国内外,其中一套花苗全手工衣裙以6000元的高价售出,一套素苗男装被一英国人士以1万元的价格买走。

如今做民族服饰生意的人很多,杨秀芳说:“只要手艺在,做出的服饰有特色就不愁销路,现在我每天赶工,裁剪衣服到半夜,才勉强供得上货。”就像她说的,民族就是品牌,有的东西一定要纯手工和保持乡土特色、民风民俗才能细水长流。她的衣裙以质量为先,吸纳了民族精髓,保存着浓郁的乡土特色,才得以经久不衰。

现在杨秀芳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不仅把3个孩子都送上了大学,还在县城购置了一套楼中楼商品房。她眼下又有了新想法:想在网上倒腾她的民族服饰。我们祝愿她马到成功。

新闻推荐

伟人送福铝都崛起

陈仁今年9月13日是邓小平同志“广西平果铝要搞”指示发表25周年。5月7日是广西平果铝建厂20周年。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广西平果铝要搞”这个伟大指示是完全正确的。它是广西平果铝建设...

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林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大山深处女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