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开发公益性岗位 贫困户变身“工薪族”

右江日报 2020-05-27 08:15 大字

本报凌云讯“每天打扫完环境卫生,就可以去忙其他农活了。”近日,家住凌云县玉洪瑶族乡岩佃村的脱贫户韦正文边哼着小调边清理村道的垃圾。他告诉笔者,这份工作每年可为他带来8000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凌云县全力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变“输血”为“造血”,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切实加强就业扶贫工作力度,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就业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实现增收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63岁的陆大叔是该县玉洪瑶族乡伟达村的一名脱贫户,他2018年不幸落下眼疾而不能外出务工。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村里将他选聘为公益性乡村保洁员。经过简单的培训,他在2018年8月正式“上岗”,从此过上了“工薪族”生活。

该县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需要,结合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宜居乡村等工作,因地制宜开发防疫消杀、社区巡查员、卡点值守、乡村就业社会协理、社会治安协管、村务协理、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乡村环境卫生清扫等公益性岗位。人选范围在延续以往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基础上,将边缘户也纳入其中,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贫困重病家庭成员、贫困家庭妇女、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家庭成员等优先安排。

“全县110个行政村(社区)全面推行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模式,每个行政村(社区)开发5~30个扶贫公益性‘定岗不定人’岗位,各行政村(社区)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确定开发岗位数量。”凌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陈家琪介绍道。□牙宏威

新闻推荐

文物里的故事:囍字传说□杨光茂 文/图

民国囍字铜扣。2003年5月,凌云县需要征用县城南那光(地名)的土地开展城市建设,城南那光原是一块墓地,葬有清代泗城府...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