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父子兵”□韦 轩 姚秀权
近日,笔者走进凌云县玉洪瑶族乡岩佃村大坪屯砂糖橘种植基地,看见驻村第一书记姚懿娴和该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在为果农讲解砂糖橘管理技术。
“该片砂糖橘是大坪屯瑶家父子韦金刚和韦志高发展种植的产业点,今天我邀请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来讲解砂糖橘管理技术,为他们父子破解管护难题,从而提高收入。”姚懿娴说。
父亲韦金刚,身体残疾,属弱劳动力。儿子韦志高为了照顾父亲和这个家,一直无法外出务工,以在家种植砂糖橘和在周边村屯打散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家庭困难,韦金刚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们大坪屯荒山资源丰富,地理气候也好,你们可以加大砂糖橘种植规模。”
“我们技术跟不上,再一个我们没有资金。”
“你们可以和亲戚朋友协调资金,技术我们来负责。”
……
扶贫工作队入户访贫时与这对父子的谈话,让他们信心大增。
说干就干,父子俩白天进山垦地植果。晚上回到家,简单吃过晚饭,韦志高就用摩托车拉着父亲奔走在亲戚家的路上。
“表叔,我们计划扩大种植砂糖橘规模,资金不够。”
“大伯,能不能和你借5000元钱买果苗。”
……
风里雨里,白天黑夜,父子俩像蜜蜂一样勤劳,2016年他们把砂糖橘种植规模扩到20亩。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当年他们成功脱贫。
“志高,我们寨上有人养马蜂,去年的收入不错,我们家是不是也发展养马蜂。”
“爸,我们没有技术。”
“技术可以学啦。”
这对瑶家父子,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不断适应时代变化,行动果断,钱包也慢慢鼓了起来。
笔者走进简易的棚子,蜂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养马蜂的小箱子,韦金刚正在忙着喂养和管护马蜂。
“我今年喂养了170窝蜂,蜂种是我到野外找和向养殖户购买来的。一个0.1立方米的小盒子蜂房,经过两个月左右管护,才移到野外的树上,让马蜂从室内人工喂养转成野外自己找食。”韦金刚和笔者聊起养殖马蜂信心满满。
“在蜂房还没有移到野外时,父亲在家看管和喂养,我外出为马蜂找食物,蟋蟀和蚂蚱是马蜂的最爱,有这个高蛋白食物,马蜂筑窝比较快。”韦志高说。
贫穷,意味着落后,要甩掉贫穷的帽子,就必须通过发展产业勤劳致富。作为瑶寨里曾经的典型贫困户,韦金刚父子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如今已是村里响当当的产业大户。他们父子的事迹也成了父老乡亲茶余饭后的一段佳话。
新闻推荐
不久前,我在游览凌云县浩坤湖途中,与一学生邂逅,久别重逢,感慨良多而情不自禁随口吟出一首题为《诉衷情·与家人游赏浩坤...
凌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凌云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