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创新“五个一”模式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110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4万元以上

右江日报 2020-04-19 09:21 大字

本报凌云讯凌云县按照“合理、可实现、可持续、可评价”的要求,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建机制上下功夫,立足实际,整合资源,通过“一村一间商铺”“一村一个油茶园”“一村一个养殖产业”“一村一个产业服务公司”“一家龙头企业带动”的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县110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4万元以上。

一村一间商铺。一是一村购置一间商铺。通过整合县级财政、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在县城茶产业园、下甲镇汾洲家园易地移民安置点购置商铺,产权明确分配到村,通过委托经营或出租管理等方式,定期获得租金收益。二是多村共建商铺,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资金资源,多村抱团在集镇、群众集聚村屯建设商住用房出租,获得物业租赁收益。三是村社联建商铺,整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与县供销社合作,在伶站瑶族乡利用供销社闲置场所建设商铺由供销社负责出租经营,参与项目的村(社区)按投入占比获得收益,现该乡已完成商铺的主体建设,预计2020年可投入使用。四是单村发展商铺,结合“三资”清查,盘活各村(社区)闲置不动产资源,兴建门面商铺、仓储设施、广告设施和整合村部办公场所、学校闲置场地等物业租赁项目获得收入,2019年有32个村有租赁收入。

一村一个油茶园。按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跟着产业走的原则,用好凌云油茶产业发展优势,整合县级财政资金、林投公司贷款、油茶低改项目、油茶特色示范区创建项目等资金,在该县伶站林场东埃林区、停那林区、场部周边林区建设村级集体油茶园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建成1650亩油茶园基地,并将使用权划给全县110个村(社区),每个村分得15亩油茶园,各村(社区)按协议定期获得集体经济收益。油茶园基地的前期建设和后续的日常管护用工优先考虑聘请贫困户。

一村一个养殖产业。充分发挥该县自然生态环境好、养殖传统悠久、产品口碑佳、拥有“凌云乌鸡”地理标识等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村村”抱团发展、单村特色发展等大力发展养殖产业。依托县优质林下养殖企业,抓好全县面上乌鸡、山猪养殖产业发展。一是建设乌鸡养殖示范基地,在该县下甲镇双达村、逻楼镇安水村、加尤镇案相村、玉洪瑶族乡八里村集中建设乌鸡养殖大棚,按照地缘相近、环境相似、平衡发展的原则,统筹基地所在乡镇有自主发展资金(贫困村30万元,非贫困村20万元)且目前暂无发展项目的32个村,抱团参与乌鸡养殖产业发展,每年定期获得收益。县农投公司每年向基地所在村支付土地流转经费3.5万元。除此之外,统筹了84个既没有集体经济养殖项目又没有计划发展养殖项目的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闲置资金投入参与林下集中养殖项目。二是建设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在泗城镇后龙村、下甲镇加西村、加尤镇陇槐村、沙里瑶族乡龙化村、逻楼镇大洞村等建立生猪养殖场,涉及行政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村民合作社自营、能人承包、养殖公司联营等形式运营获益。

一村一个产业服务公司。各村以村民合作社的名义注册成立业务范围主要涵盖农产品产销、乡村旅游开发、林下经济开发、劳务咨询派遣、项目咨询服务、“飞地”产业管理的产业服务公司,具体负责统筹全村各类生产经营、劳务咨询派遣、辖区项目服务咨询、“飞地”产业协调等业务,力争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上。截至目前,全县有46个村(社区)完成了产业服务公司的成立注册工作。

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依托县农投公司、振凌公司等县内国营平台公司和红谷农业投资集团、瑞东农牧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推行“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基地(产业园)+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村民合作社将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围绕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建设村级生产基地(产业园)等方式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村民合作社每年通过入股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基地)获得固定分红及经营生产基地(产业园)获得红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牙宏威

新闻推荐

抢机遇 抢增量 抢发展 百色紧抓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

本报百色讯(记者/徐顺东)近日,广西葛洲坝田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广西分行等签订《田...

凌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凌云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