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茶乡展新颜 凌云县脱贫攻坚成效扫描 □牙宏威

右江日报 2020-03-27 08:30 大字

号角起,战鼓擂。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凌云县各族群众扬起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壮志,同心同向,战天斗地,克难攻坚,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凌云特色的脱贫之路。

“双脚量山坡,双眼看山窝。”过去,落后的交通条件成为禁锢凌云发展的瓶颈。

开山通路、通脉破局,成了一代又一代凌云人矢志不渝的追求。20世纪末,凌云人民用“愚公移山”的意志,在崇山峻岭间凿开一条堪称“人间奇迹”的弄福公路。今天,凌云人民又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韧劲,做足做好“路文章”。

站在泗城镇后龙村村口,俯视“镌刻”在大山深处的条条大路。该村第一书记于洋露出喜悦的笑脸。他透露,后龙村屯内道路已全部硬化。路通了,群众脱贫干劲足,现在村里发展了黑猪养殖、构树种植等产业,家家户户种上大果枇杷、牛心李等,搞起了庭院经济。

而今,看凌云——乐百高速路年前已建成通车,凌云至凤山、凌云至田林二级公路已全线贯通,加尤至玉洪三级公路、下甲至沙里三级公路等正在强力推进,基本实现乡乡通三级、村村通四级、20户以上自然屯道路全部硬化目标。

路通了,人就通;人通了,财就通。随着一条条致富路建成通车,凌云正在加速驶入脱贫快车道,并随时准备进入“超车道”。

今年3月初,朝里瑶族乡羊囊村脱贫户韦世安为抗疫捐款的举动感动了周边很多人。他不等不靠,光荣脱贫,如今发展林下养殖业,摇身变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

贫困户变致富能人,变道德标兵,变“五最”新型农民,甚至变村干。在凌云,像韦世安这样实现身份转型的贫困户不胜枚举。

扶贫,驱动群众内生动力是关键。凌云瞄准这一靶心,广泛在贫困户群体中开展“感恩、法纪、习惯、风气、脱贫光荣自尊”五大教育。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脱贫攻坚“八个一”宣讲平台、“五最”新型农民培育、脱贫标兵选树等评选活动,弘扬文明乡风,破除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春茶吐露新芽,桑叶长出新枝。在凌云,三月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茶农采摘茶叶,桑农种桑养蚕……乡村田野奏响一曲曲产业发展振兴之歌。

凌云县是国家生态功能区,该县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牵动,农民主动”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通过“三张叶子一只鸡”(茶叶、油茶、桑叶、乌鸡)扶贫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不断释放生态红利。目前,全县发展茶叶11.2万亩,油茶近30万亩,桑园近9万亩,年出栏乌鸡50万羽。“三张叶子一只鸡”产业年产值愈10亿元,产业辐射带动全县八个乡镇6万余人脱贫致富。

竹林婆娑,绿树成荫,草地连绵,一条清澈的河流绕着村子静静地流淌。该县逻楼镇布林村这个昔日里的穷山沟,如今变成附近村民踏春游玩的“热门地”。“交通好了,设施齐了,环境好了,村子美了,人气旺了,群众脱贫奔康的愿望更强烈了!”谈及村里的变化,村支书李昌明赞不绝口。

要想脱贫,基础先行。该县加大医疗、教育、饮水等方面基础设施的投资补短板力度,解决好农村的道路、电力、安全饮水、文化设施、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突出问题,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百花争艳,水碧连天,清波涟涟。三月时节,置身于该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步步是景,处处如画。该村之变,是凌云县打造旅游扶贫的一个样板。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该县以自治区打造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为契机,不断擦亮“城古、茶香、湖秀”三张名片,逐渐打响“生态茶乡,长寿凌云”的旅游品牌。2019年成功创建自治区特色旅游名县。探索出“库区补偿、养殖分红、产业带动、门票扶持、上岗就业、资源租赁”六个一批旅游带富模式。通过发展旅游带动5000多人脱贫致富。全县1万余人吃上“旅游饭”。

……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如今处处透着产业之美、生态之美、环境之美的茶乡,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份考卷上,正在留下别样的精彩。

新闻推荐

文物里的故事: 五福临门 □杨光茂 文/图

清代五福星图提梁瓷壶壶身部分图案。每年春节,人们通常将“五福临门”张贴在大门上方,祈盼来年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凌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凌云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