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贫中之贫 攻克坚中之坚 凌云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祝有慧 冯文友

右江日报 2019-08-12 08:34 大字

决战贫困决胜小康,越到最后越艰辛!为精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凌云县调重兵、强堡垒、清底数、拔穷根、换穷业、挪穷窝、改穷貌,“七管齐下”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勇气坚决啃下“硬骨头”。

调重兵,集中火力。紧盯全县24个深度贫困村,成立由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县委、县政府领导负责,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组成的工作小组。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落实主责,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对工作推进、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管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指标,及时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监测会商,形成一把手负责的重兵把守、集中火力强攻硬攻局面。

强堡垒,筑牢根基。全面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夯实堡垒,在深度贫困村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推动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打牢党的执政根基、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落实遍访任务为抓手,促进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大转变。组织村组干部参加法律法规、扶贫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村组干部参与脱贫攻坚、服务贫困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双培双促”“双联双带”活动,引导致富能人积极向村党支部靠拢,培养成为党员。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利用“农家课堂”“新时代讲习所”等阵地,对党员进行培训。实施“先锋示范”工程,扶持党员带头发展致富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实施“头雁引领”工程,把村“两委”干部培育成为致富带头人;把有能力、肯干、愿带动发展的能人培育成为致富带头人,目前,全县57个贫困村每村培育致富带头人3人以上。

清底数,精准施策。摸清全县贫困底数,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指标,全面摸清基本情况,贫困状况,按照“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工作要求,科学制定精准脱贫摘帽计划和措施,科学制定贫困人口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精准脱贫。做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全面开展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和“老人户”管理工作,确保应纳尽纳、应剔尽剔、应退尽退,应合尽合。加强对退出户、脱贫户等的监测和管理,巩固好脱贫成果。加强对脱贫村“十一有一低于”和贫困户“八有一超”脱贫指标跟踪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稳步达标。

拔穷根,激发动力。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大智力扶贫力度,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助学金等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贫困学生补助力度,落实学生各项补助1.25亿元。扎实开展特少数民族“提升素质·助力脱贫”工作,有效覆盖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1194人。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强与深圳市盐田区相关企业联系,全面调查全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和就业意愿,采取订单式培训4387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余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18亿元。出台《凌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务输出奖补实施方案》,对外出务工超过6个月,月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的266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每月100元奖补,共计兑现转移就业奖补资金2813.74万元。结合村级脱贫攻坚“八个一”宣传活动、“三方”见面会、瑶家夜校等,开展“五最”新型农民培育活动,全县、每个乡镇、每个村(社区)分别评选出10名“五最”农民,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行有标杆。

换穷业,带富群众。立足资源优势,探索“生态+产业”模式,特色农业做大茶叶、油茶、桑叶、乌鸡“三张叶子一只鸡”产业。生态工业做好“农、石、水”三篇文章。生态旅游擦亮“城古、茶香、湖秀”三张名片。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5.14%,有效覆盖带动贫困群众3万多人。引入和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7家、建材企业3家,提供就业岗位1150人,有效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就业2500人。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发展旅游带动5000多人脱贫。在浩坤村探索“党建+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实施“库区补偿、养殖分红、产业带动、门票扶持、上岗就业、资源租赁”,有效带动周边弄福、陶化、初化、浩坤4个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抓好村集体经济培养发展壮大工作,截至今年4月,全县11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有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的有55个村。

挪穷窝,改天换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做到应搬尽搬,加大搬迁对象后续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出路、能致富。全县建设16个安置点,建设安置房共计3393套,已搬迁入住3295户15919人。围绕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出六个关键环节,引导动员符合搬迁的贫困户主动融入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积极参与全县统筹的集中搬迁和跨区域搬迁。围绕“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目标,去年以来,该县累计建成“扶贫车间”6个,吸纳就业人员33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3人。创新“飞地”模式,让每户搬迁户在伶站瑶族乡林场有2亩油茶,同时创新“微菜园”,通过平台公司流转安置点附近土地,让每户搬迁户都有“微菜园”,多方发展产业,有力保障搬迁户后续发展。

改穷貌,全面惠民。加强村屯公共设施和到户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整治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强自然村屯道路建设,建成三级公路7条185.6公里,村际联网104条607公里,屯级道路364条722.7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三级路,行政村通四级路,20户以上自然屯道路全部硬化。加强饮水安全建设,建成家庭水柜1540座,集中供水工程179个。实施危旧房改造3031户,确保贫困群众住房有保障。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对集中连片改造的村屯进行屯内道路硬化、污水垃圾处理、亮化美化等建设,加强风貌管控,强化村容村貌整治,突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整体提升人居环境。

2016年以来,全县共实现8383户38204人脱贫,38个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6.21%。今年,凌云县预计实现8840名贫困人口脱贫,1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78%左右,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新闻推荐

平塘村:种桑养蚕 脱贫有望

本报凌云讯“这是我家养的第五批蚕,平均每批养有两张半;照目前家里的桑园情况看今年还可以再养两到三批,养蚕还是挺划算...

凌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凌云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