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龙村:特色产业+教育扶贫力助“拔穷根” “脱贫攻坚凌云行”采访活动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阮晓宁 符庆琰

右江日报 2019-05-11 10:18 大字

四月底的清晨,走进凌云县泗城镇后龙村,前一晚刚下过一场雨,山间的气温一下子降了几度,让不少穿着短袖的记者在山风的吹拂下瑟瑟发抖。后龙村虽然与县城仅一山之隔,却是百色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庄。全村共有480户2211人,2015年贫困发生率为83.9%。县城通往后龙村有一条小路,曲曲折折,一直连到山顶,当地人称它为“天街”。

“我家住在凌云县,泗城镇里往东看,巍巍高山纵又深,那里是我后龙山……”这是以前当地群众对后龙村的印象。山高、地少、吃水全靠天,瑶族群众占了八成半……种种因素叠加,让后龙村脱贫困难重重。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还有不到两年时间,这个深度贫困的瑶族村该如何“绝地反击”?近日,记者来到后龙村探访。

乘车一路前行,不时遇见村民驾驶汽车、摩托车迎面而来。“2015年之前,这里的村民很少与外界接触,当地瑶族群众每天干完活就喝酒,小孩不想读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现在道路通了,他们和外面联系多了,村民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自治区财政厅派驻后龙村第一书记于洋说道。

进入后龙村,昔日的荒山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牛心李、中药材等生态林或经济林。民居大多是一栋栋楼房,房前屋后种上了果树,树下的土鸡正在觅食。近年来,该村大力实施“换穷业”专项治理工程,发展种植牛心李150亩、大果枇杷567亩、油茶335亩、猫豆300亩。

在高坡屯,一座年可养殖1000头黑猪的生态养殖场已投入使用,目前存栏肉猪600多头。通过发展黑猪养殖、构树种植,该村去年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0万元。“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我们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下一步就是要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于洋介绍道。他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计划先覆盖50户贫困户进行黑猪养殖,由公司提供猪苗、饲料和技术指导,并保价回收,贫困户投工投劳,政府给予补助和产业奖补进行激励。为解决土猪养殖配套的青饲料问题,目前村里已种植构树200亩,2019年计划修建一条产业道路,以方便构树的扩大种植和采摘,届时一个相对简单的生态产业链将会形成。生态青饲料构树用于土猪养殖,猪粪再作为种植构树的有机肥。

记者在后龙村采访的时候正是星期五的上午,后龙村小学教室传来朗朗读书声。“以前整个屯的小孩都邀约着一起不上学,后来通过我们和村干做控辍保学工作,还有进村入屯宣讲,现在辍学生越来越少。之前是幼儿园招不到学生,现在村里的幼儿园就有120个学生。村民们通过我们的宣讲教育,还有和外界接触多了,觉得读书很有用,都送孩子来上学了。”于洋说道。

2018年,该村向财政厅争取资金230万元,为后龙村中心小学新建综合楼一栋,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19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此外,今年计划申请深圳盐田区对口帮扶资金,为后龙村幼儿园新建教学楼一栋,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凌云县整合帮扶资金,设立民族教育发展基金,资助村里的孩子上学。目前,后龙村中心小学近300名学生全部纳入“盐田班”(深圳市盐田区对口帮扶项目);中学学生全部纳入“白鹭班”(中广核对口帮扶项目)。记者了解到,当前村里有16名在读高中生,有4名今年参加高考,对此后龙村村委会非常关注。为解决村里在读高中生的后顾之忧,该村正积极争取将后龙村高三几名贫困学生列入了广西福彩公益助学计划资助范围。

扶贫先扶智。这些年通过一系列的宣讲动员,现在后龙村大部分村民明白了读书的好处,都非常愿意送孩子上学。在后龙村陇法屯村民罗启芳家中,通过危房改造补贴新建成的平房里,一面贴满了奖状的墙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了解,罗正光家中6口人,夫妻在家务农,4个孩子都在读书。大儿子目前就读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的是行政管理,另外3个孩子都在凌云县城读书。家里4个孩子的学杂费和伙食费一年就要上万元。家中只有两亩地,夫妻俩每年就靠种玉米和红薯、还有养鸡养猪等有所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尽管如此,他告诉记者,还是要送孩子去读书。“我们这一辈没有文凭,出去找工作都不好找。孩子们喜欢读书是好事,就是借钱也要供他们上学。”罗启芳说。挨着新房的是罗启芳1998年建起来的老房子,岌岌可危的房子里,最好的家具就是两个书桌,上面摆满了孩子们的书籍。“我们的新房是去年建成的,政府给了钱,我们自己也出了一点,到现在还欠着债。不过,等孩子们读书出来了,我相信家里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的。”罗启芳说。

和罗启芳相比,后龙村长洞屯的罗正光算是看到了盼头。他也是有4个孩子,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夫妻俩在家务农和他偶尔外出打零工所得。大儿子是屯里唯一的大学生,2017年大学毕业后在碧桂园上班,老二在部队当兵,老三在凌云职校就读,今年参加高考,老四还在读小学。由于村里居住环境较为恶劣,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他家在百色深圳小镇分到了一套房子。在罗正光之前,他的祖辈都没出过大山,罗正光年轻时到外面打过工,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解了和别人的差距,也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他说,如果不给孩子读书,他们会像他一样被困在大山里出不去,他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2013年我家老大读大学的时候,正碰上我母亲生病用钱,所有的钱都花光了,家里非常困难,但我借钱也给他去读书。不读书就走不出去,我不想让我的下一辈还要待在山里面。”罗正光说。他告诉记者,深圳小镇的房子他很喜欢,但现在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要等孩子们都长大会挣钱了,他再考虑搬去新房住。记者了解到,针对人居环境极为恶劣的后龙村弄茂、凉水坡、后龙山等自然屯,近年来凌云县加大移民搬迁宣传力度,实施整屯搬迁。目前,后龙村已有75户386人搬进县城居住。

据了解,2016年至2018年,后龙村全村共实现脱贫176户843人,其中2016年脱贫63户294人,2017年脱贫38户181人,2018年脱贫75户368人,截至2018年年底,后龙村贫困发生率降至47.8%。今年预计脱贫131户656人,力争贫困发生率降至18.9%。“愚公移山,日月换新天。众志成城,且看新后龙。”在后龙村村委会里,后龙村的脱贫攻坚精神展示了该村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建设幸福美好崭新后龙的信心和决心。

新闻推荐

凌云县“两会一赛”落幕

“一带一路”凌云白毫茶杯象棋国际公开赛选手在对决中。□本报记者卢飞摄本报讯(记者符庆琰)4月28日晚,凌云县“两...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