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6年的故事 □梁 球

右江日报 2019-05-09 09:07 大字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我本人说来,1976年,绝对是非同寻常的难忘之年。这一年,我刚满20岁,结束了将近3年的知青生活,摇身一变,成为国家干部,开始新的人生旅程。这一年,我的故事还真不少。说说吃饭的事吧,民以食为天,吃饭理所当然是件大事。

故事一

1976年回家过完春节返回知青点不久,也就是3月底,我接到通知: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当时我还不知道分配到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先跟县领导到下甲公社分洲大队与贫下中农“三同”。此时,正是春耕开始大忙的时候。那晚,在指导员家里开会,邂逅高我两个年级的师兄罗兆升。他回乡务农,本地人。当年在校读书时,彼此之间常见面,但不熟,从未讲过话。特殊的境遇,让我们一下子热乎起来。会议结束的时候,已是满天繁星,子夜时分。他搂着我的肩膀,执意要我跟他回家去,原来他是要请我吃夜宵!一到家,他立马刷锅生火,“咣咣咣”地从米缸底刮了两竹筒米,煮了一大锅饭。可知道,那年头瓜菜代饭,别说大米饭,就是玉米或木薯稀饭,也得拌菜煮。大米饭只有在过年过节或者梦中才能见到。罗师兄对我的情谊,可见一斑!

更感人的事,还在后面。

饭煮好了,夜很深了。罗师兄走到早已躺下休息的他父亲的床头,怯怯地低声问道:“爹,同学努豆,努咸几恩洁毕啊?”(壮话意思是:爹,我同学来,让我煎几个鸭蛋吧?“努”即“我”的意思,是晚辈对长辈说话时的谦称)。他父亲沉默片刻,随即咳嗽几声,轻叹一声答道:“同学豆表可咸咧,猎恩咦涅。”(壮话意思是:既然同学来了就煎吧,选小个点哦!)过后,我才知道,这鸭蛋是留着做蛋种的。

这顿夜宵,我一直记挂在心里。师兄的热情慷慨,其父亲罗老伯的善良厚道,深深感动着我。每每想起那情那景,禁不住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故事二

刚结束分洲蹲点,我又被派去邻站公社朝里大队。之前,我从未到过此地,倒是看过北路壮剧“戏那喔”(那喔,即朝里)。朝里有条漂亮的河流,那天傍晚,天已擦黑,我刚劳动收工回来,顺路到河边洗脸洗脚,不料巧遇同在凌云中学同年毕业的邓建成同学。虽为同届校友,但从未有过交往,我只知道他是隔壁班的,就连他的名字也是后来才懂的。当晚,邓同学盛邀我到家里吃饭,煮了半鼎罐的米饭。米是新米,去年的晚稻;锅是铁鼎,生铁铸造。饭滚了大约10来分钟,他撇去多余的米浆,盖上锅盖,从灶上拿下放到火塘边让火炭烘烤,不时来回转动。盛饭时,只见鼎罐内周边的饭烤成一层金黄的锅巴,色香味俱全。

对久不见肉味的我说来,感觉比饭更爽的当然是腊肉。邓同学从火塘上拿下一块足有3指宽、1尺多长的腊肉。先在火苗上烧一烧皮,待有些焦黄后,放到热得发烫的洗米水里浸泡几分钟,然后用菜刀刮去表皮污垢,再用清水洗净,整块放到锅里煮。这腊肉是年前杀年猪时做的,用盐、酒、山姜、八角、草果等配料腌制几日,然后挂到火塘上,让烟火熏烤。别看外表黑乎乎,一旦切开,肉色晶莹透亮。咬一口,又香又脆,还满嘴流油呢!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忘不了邓建成这个名字,忘不了那香喷喷的大米饭,尤其那晶莹透亮的腊肉!

故事三

这一年的7月,凌云县暴雨成灾,洪水泛滥。灾情最为严重的是下甲公社彩架大队,整个村寨淹没在水中。我又一次被派去参加救灾工作队。村民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洪水冲走,仅靠国家发放的救济粮维持生活。我们下队干部和村民同甘共苦,每顿吃的都是玉米糊和野菜,我常常肚饿半夜醒来。几天之后,洪水逐渐消退,这时候的重点工作便是抓紧时间补种、抢种。那天,我去分洲要秧苗,与同学、插友廖良文不期而遇。我才知道他被分配到下甲公社食品站。天啊,这样的美差让我羡慕让我嫉妒。那时,粮、油、肉以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凭票供应的。吃皇粮的人(即非农业人口)每月只有半斤的肉票。自从见了廖良文,我便有了口福。

当时,下甲公社食品站每个星期六都杀一头猪,供应给公社的机关干部。所以,每到这一天,我便从彩架步行两个小时到廖良文同学处,为的就是这餐肉。猪肝、猪舌、猪肚、梅肉、粉肠头等,食品站的同志优先享用了,我自然也沾了光。打那以后,时至今日,我还从未在一顿饭里,吃到这样应有尽有的全猪盛宴。

有了肉,当然少不了酒。那时经济匮乏,生活困苦。尤其农村,饭都吃不饱,哪像今天这样到处都有用粮食酿造的“土茅台”呢?商店里卖的酒,无非两种:四毛二一斤的木薯酒和两毛七一斤的橡子酒。当然,对我说来根本用不着考虑选择,无论哪种,只要是酒,就彻底满足了。

酒足饭饱,我们便到河边洗澡,夜里抵足而眠。既是老同学,又一起插队,话自然很投机。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爱情、事业、人生、理想……我们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这有酒有肉的日子,虽然不多,但足以让我回味无穷,让我感激不尽!

以上几个吃饭的故事,也许他人觉得太普通,太平常,不值一提。但在那特殊的岁月,我视之为“一饭之恩”,有着别样的意义。同学的深情厚谊,让我感动不已,让我刻骨铭心。虽然几十年过去了,那情那景,始终挥之不去,无法忘却,成为我永远留存在心中的一段温馨美好记忆。

新闻推荐

“一带一路”象棋国际公开赛在凌云举行

图为小棋手在认真思考对策。米儒聪/摄本报凌云讯(记者/凌聪通讯员/祝有慧)4月25日,2019第二届中国“一带一路”象棋国际公开...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