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电商平台助力 山货走俏市场

右江日报 2018-12-27 08:48 大字

本报凌云讯近年来,凌云县把农村电商作为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致力于把本县的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出去。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土货”纷纷走向外面的市场,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

下甲镇加西村农民劳保霖借助凌云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良机,于2015年成立广西凌云县风沁鲜特产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红薯粉生产加工和销售。该公司拥有300平方米生产车间,300亩红薯种植基地。种植基地雇请15户贫困户劳动力,人均年收入3.6万元。2018年初,劳保霖又在加尤镇央里村流转当地贫困户80亩土地,建立百香果种植基地,同时雇请当地7名贫困户劳动力管理果园,人均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通过我县电商平台助力,仅2018年,我在网上销售的红薯粉销售总额达18万元、网销百香果总额达6万元。”劳保霖喜开眉笑地说道。尝到了电商的甜头,他决定把红薯粉生产和百香果种植的事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近年来,凌云县充分利用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开展电商扶贫活动,大力开展创建服务网点等活动,目前该县已建成县级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中心7个、村级服务中心98个。日趋完善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点,为村民在网上购物提供了便利,让群众不用出家门就可以购买到既经济又实惠的商品,同时吸引了更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农民投入到电商创业中。

泗城镇上蒙村返乡创业青年陆定乐从2016年开始饲养蜜蜂,成立了乐优农业公司销售蜂蜜,办起了电商,2017年他通过电商卖掉了400多斤蜂蜜,收入4万多元。陆定乐精通电脑操作,熟悉网络销售流程,被村民推荐为上蒙村电子商务负责人。陆定乐说,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现在村部设有电商办公地点,通过“县买县卖”等电子商务平台,足不出户,就能把农特产品卖出去,把外边的商品买进来。陆定乐的“甜蜜”事业,只是凌云县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众多案例中的一个。

截至目前,凌云县电子商务累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39643(人次),累计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产品319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人数为1519人,全县贫困村实现物流网点、服务站点全覆盖。凌云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引进商家入驻,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特色产品促销活动等方式将该县的特色产品凌云乌鸡、凌云蜂蜜、八角、百香果、红薯粉等在线上线下进行推广,帮助贫困户销售特色产品等。现累计新增农产品网销单品39个,2018年截至目前已实现网络销售额3119.1万元。

同时,凌云县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引导电子商务协会通过开展电商促销活动,组织发动电商协会党员通过在线沟通和线下实地走访,与贫困村、贫苦户进行对接,对贫困群众提供帮扶指导,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带对子,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在带动贫困户方面涌现出了凌春集团开创的“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共赢发展道路,通过把茶园以合同形式固定交给贫困户采摘,并在市场价格基础上每市斤提高18%的价格回购贫困户鲜茶叶,带动和激励贫困群众勤劳致富。

□牙宏威

新闻推荐

茶香袅袅 古韵悠悠 ——市第五届文艺汇演凌云县专场侧记 □本报记者 罗 霞

群舞《长长的号子悠悠情》。□本报记者卢飞摄一缕阳光穿过云雾洒在茶山顶上,清脆的鸟鸣声叫醒了棵棵茶树……12月...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