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瑶家女 □韦付增 郁再传 游本标 文/图

右江日报 2018-08-03 09:10 大字

韦氏对在查看瓜苗长势

“苦和累没什么可怕!”这是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小洞屯贫困户韦氏对在聊天时经常说的话。近日,笔者探访了这位坚强而勤劳的瑶家妇女。

那天午后,笔者来到坐落在半山腰上的瑶寨小洞屯,韦氏对家的房子依山而建,静静地坐落在通村的公路旁,两层楼,屋前紧挨着的蓝色铁皮棚甚是醒目。韦氏对和她的家婆早早在门口等候,见到笔者后她们热情招呼。

走进韦氏对家里,笔者环视一下,堂屋里电视机、桌椅等家具虽然简陋,但摆放得整整齐齐,家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8年前,韦氏对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和一对未成年的孩子以及父母。“他过世后,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小孩还小,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以后的日子不知道怎么办!”韦氏对说当时她家房子破旧,又远离公路,为了方便家人生活,她和丈夫很早之前就做好打算要到路边盖房子。但就在房屋地基刚刚下好的时候,不料丈夫突然离世,一家人陷入悲痛之中,“可日子还要过,房子要建,东拼西凑筹钱,请工……花了半年时间,终于盖好了房子!”

韦氏对家有5口人,女儿罗敏在读初二,儿子上小学六年级。“女儿懂事、听话,成绩也不错!”韦氏对指着贴在墙上的奖状欣慰地说。“罗敏准备放假了,她回来都会帮忙干活,分担家务,是我的乖孙女。”韦氏对年迈的婆婆在一边补充道。

韦氏对今年53岁,家里可耕土地少,劳力少,收入来源不稳定,全家人靠在石窝窝山地里种玉米、瓜果和蔬菜以及民政低保等维持生计,家里两位老人年纪大,家公年过八旬,残疾卧床多年,日子过得艰辛,韦氏对一家2015年底在精准识别中被认定为贫困户。

“她家比较困难,被评为贫困户后,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精准施策,鼓励她搞生猪养殖,让她家尽快过上好日子。”加西村第一书记黄大卫如是说。去年,来自市委组织部的帮扶工作人员寻找资金,给韦氏对家盖了猪圈,还免费发放6头猪苗,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养殖,小猪仔变成了大肥猪。今年年初,她把肥猪全部卖掉,赚了近万元。

笔者在韦氏对家的猪圈里看了看,猪圈里没有肥猪,只见几头小猪和一头母猪,最末端的水泥砖格子里有一群肥鸭正在扑腾……韦氏对告诉笔者,今年肉猪行情不太好,没打算养猪,所以她在自家的每块山地里种上了玉米、南瓜、黄瓜、黄豆等作物。如今正值黄瓜、南瓜仔和瓜苗采摘季节,她忙里忙外:看护老人,采摘瓜果蔬菜,管护玉米地……

“经常凌晨5点钟天刚开始亮的时候就从山上采摘瓜果回来,拿到凌云县城街上去卖。”韦氏对告诉笔者,为了挣钱和照顾家人两不误,在农作物采摘季节,她都这样过日子。她说:“农作物卖得好的时候一天能挣300元,卖得不好的时候也有100元。虽然累,但能让家人生活得开心,一切都值。”

韦氏对的家婆告诉笔者,韦氏对总是起早贪黑,有时早早采摘瓜果回来,但却赶不上进城的车子,自己就背着100多斤的瓜果蔬菜走5公里左右的路到集镇,再乘坐公交车到凌云县城,“她对老人好,有耐心,真是好儿媳!”

近几年,加西村发展桑蚕产业,群众在田地里种上了桑树,建起了蚕房,桑蚕产业搞得有声有色,很多人都脱了贫,富裕起来了。“我之前也想种桑养蚕,但隔壁邻舍都劝我不要尝试,因为怕我一个人搞不来。”韦氏对有些无奈,但她坚定地补充道:“苦和累我都不怕,明年就在自家的山地里种5亩桑树,养蚕!”

温馨提示:《故事》《观点》《家庭》版稿件请统一投此邮箱:rbgushi@126.com

新闻推荐

邓永峰:深山养蛙闯富路□陆正佶

近日,在凌云县逻楼镇林塘村林河石蛙养殖场里,一只只活泼机灵的石蛙在上下跳动,不时“呱呱”叫着。而养殖负责人邓永峰在...

凌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凌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