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种得香菇满寨香

广西日报 2018-01-25 10:05 大字

祝有慧

在凌云县逻楼镇敏村村敏村屯,刘承寿种植的香菇深受客商青睐,远近闻名。

1月23日,笔者前往一探究竟。在位于深山里的香菇基地,刘承寿正和工人采摘香菇。菇棚里,飘来阵阵香菇特有的香味。接菌间,工人们在忙碌地为菌棒接种。

“每天产量在250公斤以上,多的时候有1500公斤,都是附近的老板自己开车到基地收购。”刘承寿介绍。

2014年,在外地务工的刘承寿发现种植香菇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为了学习香菇种植技术,他远赴河南学习。在河南香菇基地,刘承寿从零开始,虚心学习。半年后,他了解了每一道工序,全面掌握了香菇培育种植技术,之后便回到老家开始试种植。

“这个山旮旯里能种香菇?不靠谱!”听说刘承寿要种植香菇,一位村民直言。而周围的乡亲也普遍不看好。

扯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2015年初,刘承寿东挪西借投入30万元,流转土地,购买粉碎机、拌料机、装袋机、扎口机以及原材料后,就动手开始干。

种植香菇工序繁杂、投入大,而且半年迟迟不见成效,刘承寿的妻子沉不住气了,两口子为此没少拌嘴。下半年,香菇可以采摘上市,并有老板上门收购后,刘承寿和妻子才看到希望。

为了每天都能有香菇上市,刘承寿开车到周边村屯购买桑枝和树枝,粉碎后进行蒸煮、接种。“每一朵香菇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贵,得好好呵护。”刘承寿说。

刘承寿发家致富后,还带动周围的贫困户一起致富。

杨再华夫妇在刘承寿的香菇基地做工,每人每月领到工资3000元,去年摘掉了穷帽。“我做梦都想不到能在家门口上班领工资!”杨再华说。目前,该屯有7户贫困户和杨再华一样在基地务工实现增收。

“种得香菇满寨香。现在到刘承寿基地帮忙的,多是寨子上的贫困户。”敏村党支部书记刘承珍如此评价。

新闻推荐

凌云县“两代表一委员”系列报道之九 谭远昌:带领群众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加尤镇磨贤村位于凌云县北部,是典型的大石山村,种桑养蚕在当地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种养技术的改进和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桑蚕产业已成为该村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许多村民通过种桑养蚕发家...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