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胡运芬:把“家”安在猪圈里

右江日报 2017-06-30 09:02 大字

听说凌云县玉洪瑶族乡乐里村贫困户胡运芬办起了一座养猪场,还和猪“住”到了一起……他为什么住在猪圈里呢?怎么住?受得了吗?6月22日,笔者前去一探究竟。

从县城出发,花了近两个钟头时间,笔者一行终于来到乐里村拉号屯。向导指着玉米地里的蓝色铁皮房说,那就是胡运芬的养猪场。

车子顺着水泥路缓缓前行几百米,养猪场就到了。一位身着桔黄色工作服的青年男子等在路边,笑盈盈地向笔者一行招手,示意车辆停靠路边,热情地把大家往“家”里迎。

眼前这位小伙就是胡运芬,30多岁年纪,圆圆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腼腆又朴实。他身后这座水泥砖砌的房子,盖着铁皮,沿路边一字排开。走近推开门,养猪场特有的气味扑鼻而来,“嗷儿嗷儿”的猪叫声在耳际夹杂……

笔者打量了一下面前这几百平方米的空间:远处是水泥砖隔成的一个个小方间,有猪的叫声不时传来,那里应该就是猪舍;近门右边堆放着一袋袋物资,打开的袋口掉出黄澄澄的玉米粒,算是“仓库”;门左边摆着一张床,发黄的蚊帐下面露出被子一角,这就是胡运芬的宿舍吗?

“晚上我就睡在这里,都住一年了。”胡运芬笑呵呵地说。去年6月建养猪场时,因为赶进度需要节约往返时间,他在地里搭了个工棚,吃住在棚里。养猪场建起来后,他因为担心猪出现意外,在家总是睡不着,干脆又住到了养猪场里。

“臭也没办法。猪是我家脱贫的全部希望,闪失不起啊!我和它们住在一起,可以随时监测,以防它们出现紧急的情况,造成损失。”胡云芬告诉笔者,就在前天半夜,他听到猪圈里传来的声音与平时听到的不一样,赶紧爬起来跑过去看。原来是有一头母猪突然得了肺炎,呼吸困难,上气不接下气,眼看就要不行。幸好他及时处理,才抢救过来。胡运芬说,虽然这样险情不会时时出现,但是一旦出现损失就不可挽回。他选择住在猪圈里,就是要让猪平安,让自己心安,为了脱贫,住宿环境再差也要克服。

胡运芬家就在离养猪场几百米外的拉号屯,全家老少共7口人。由于人多地少,加上两个小孩上学,胡运芬的家庭经济负担重,生活非常困难。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们夫妇俩2007年开始外出务工。因为没有文化,他们干的都是挖桥墩桩、开铲车之类的苦活累活。“半辛苦半年闲”,省吃俭用,年底回家时,胡运芬也没带回几个钱。2015年他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外出务工不见钱,家里老小无人照看。”胡运芬回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可是,家乡七分石头三分土,怎么养家糊口?没有找到脱贫路子,胡运芬夫妇只得坚持继续打工。

转机出现在2015年。那年秋天,胡运芬辗转来到南宁市郊开铲车。闲暇之余,他无意走进了一座养猪场。看着眼前的养猪场办得红红火火,胡运芬心动了。他诚恳向养猪场工作人员请教,对方也大大方方介绍了养猪产业形势,分析了养猪的效益,这让胡运芬更加坚定了回家发展养猪的信心。

2016年6月,胡运芬结束十年打工生活回到了乐里村。他决心放手一搏,利用打工攒下的一点积蓄,通过发展养猪摆脱贫困。

说干就干。在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和帮助下,仅用一个多月时间,胡运芬的养猪场就建起来了。“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养本地猪,求高效益。”胡运芬说,为了保证本地猪品种的纯正,他在选育种猪环节严格把关,决不选用市场上便宜的种猪,而是耐心地深入附近村屯农户搜寻本地种猪。找到品种纯正的本地母猪后,他高价买回,认真伺候,并开展品种提纯工作,择优选育,实现场内良种循环,向好品质要高效益。

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胡运芬养猪场的本地优良成品猪存栏已达8头,母猪存栏7头,其中两头母猪顺产优良仔猪24头。“这批小猪是宝贝咧!现在给多少钱都不卖。”胡运芬笑呵呵地说,他要在这批小猪仔里再选好的母猪作种猪,继续循环选育优良品种,其余的当肥猪养,到六个月后出栏,年底收入50000元不成问题!胡运芬对脱贫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去哪儿品牌正式落户广西 在广西铺展50个实体门店

本报讯(记者黄颖)今后,广西游客可享受个性化的线上加线下的旅游定制服务。6月13日,去哪儿品牌发布会正式宣布实体店落户广西,游客在实体店可享受订单式的私人定制旅游服务。在当日的去哪儿品牌发布会...

凌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凌云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