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军精神烛照脱贫路 党建示范带动惠民生 凌云2.4万人年内实现脱贫出列

右江日报 2016-10-30 00:00 大字

 

本报凌云讯

 

 

今年以来,凌云县以红军精神强力推进53个贫困村、11325户48078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工作。截至9月底,全县已实现脱贫3387户14948人,占年度计划数3667户16011人的92.4%和93.4%;预计全年可实现脱贫出列5000余户2.4万余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5%左右,基本具备由脱贫第三梯队提升到第二梯队、可提前至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的条件。

1930年3月,红八军第一纵队决定北上右江地区与红七军会师,他们取道凌云进凤山、东兰,同年4月经田林利周到达凌云县彩架村时,国民党部队利用险峻的地势,居高临下对红军进行包围阻截,红军战士们不屈不挠,英勇突围,历经8个月,行程7000里,于同年10月23日在乐业县上岗村与前来接应的红七军第一纵队第一营胜利会师。红七军、红八军胜利会师,是红八军从左江革命斗争转入红军长征解放全中国的新起点。

凌云县大力弘扬红七军、红八军的革命精神,用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年的战斗遗迹上进行着一场精准脱贫新战斗。

该县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建队伍聚人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拓展“脱贫攻坚先锋行”活动,在全县110个村(社区)全面推行以党支部“三为三在”(即:为战斗堡垒聚力,在规范创建中巩固政治属性;为队伍建设注力,在组织保障中强化服务功能;为中心工作倾力,在真抓实干中加快脱贫步伐)、党员“三联三带”(即:能人党员联系一户贫困户,带富一个家庭;“两委”党员联系一个组屯,带活一个片区;机关党员联系一项产业,带强一个村)为主要内容的“茶乡旗帜工程”,整顿转化后进村级党组织20个,培育出“陇雅”式党组织25个、“天来”式党支部书记20人,筑牢脱贫攻坚的党建根基。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派泗城镇平林村第一书记卢朝波在该村走出“支部+公司+基地+农户”路子,带领党支部与凌春茶叶公司洽谈合作,把茶厂600亩茶园无偿分给贫困户管理,贫困户只需投入劳力管护茶园,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保价收购鲜茶,实现了公司和村民双赢,村级党组织的带富作用有效发挥,得到了群众的赞誉和支持。自治区财政厅推行“共联共建”帮扶模式,组织各处(室、办)成立了6个帮扶小组,对应支持6个联系村,一对一解决困难,制定帮扶措施,共梳理出6个村需要实施的帮扶项目四大类共126个。为强力督导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该县选派了54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吃苦耐劳的县处级干部和乡科级干部,组建成8个工作督导组开展督查。

针对基层党建亮点分散、示范带动功能不强的问题,该县重点打造“一心三线”党建示范带,以县城为中心,以环浩坤湖一线、泗城陇雅至茶山金字塔一线、下甲加西至平怀一线等3条党建示范带为党建工作主线,着力进行规范化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基层党建水平整体提高。目前,全县打造了机关典型示范点10个、学校党建示范点10个、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示范点5个、村级党建示范点50个。

自伶站瑶族乡那留村被列为2016年全县17个脱贫出列的贫困村之后,该村党支部面对全村多数通屯道路崎岖难行、全村没有一项支柱产业、贫困户收入来源单一等实际困难,党员同志敢于挑重担。在解决项目用地零补偿,群众不支持等问题时,村委成员分片负责,需要用到哪位党员家的地时,率先站出来无偿支持,经过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规划项目一个个顺利施工,按期完工;在解决贫困户增收难、想发展但又顾虑多等问题时,经村“两委”研究,决定成立以“公司+村集体+农户+基地”模式的生态麻鸭养殖合作社,风险由公司和村集体来承担。目前,全村76户贫困户中有70户加入到合作社养殖麻鸭。

在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下,该县坚持把旅游、茶叶、桑蚕、油茶、碳酸钙等“五大产业”作为脱贫奔康的支撑,强化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坚持长中短结合,力促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此外,还通过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罗

 

 

新闻推荐

玉洪瑶族乡稳步推进脱贫攻坚

本报凌云讯自开展“一帮一联”工作以来,凌云县玉洪瑶族乡认真贯彻自治区、市、县相关要求,扎实开展脱贫各项攻坚工作。目前,该乡“一户一册一卡”得到进一步完善,村级信息平台全面建设,各帮扶单位、帮...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