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8年风雨养路人 □闭祖宝

百色早报 2015-11-17 00:33 大字

 

从凌云县下甲镇各漏路口到朝里瑶族乡进乡公路上,不论严寒酷暑,总有一位养路人在劳作。他就是凌云县朝里瑶族乡九联村蕊屯退伍军人林有生,他已在这条路上坚守了28年。

林有生是一名退伍军人,1977年11月复员回家。自1987年该条乡道修通以来,他就成了这条路的养路人,一干就是28年。

道班工作很辛苦,作业都是在路上,补助又很低,刚开始每月补助才几十元,到九十年代初每月也只是一百多元。1995年各种机动车辆逐年增多,泥沙路面坑洼严重,工作量变得更大了。2003年10月,随着百乐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省道伶站经那满至各漏老路不再是主道,二级公路有专门的道班来管理。县交通局便把各漏到那满8公里长的路段,列入朝里公路延长线来管理,人员也是林有生一个人。作业量增加了,为了保障公路畅通,从那年起,林有生叫上妻子一起,夫妻俩整天在20公里的公路上来回穿梭。今天填补路面,明天清水沟,后天铲塌方运废土,热天汗水沾泥巴,鼻嘴吸粉尘,雨天汗水雨水沾黄泥,早出晚归。一年到头,算一算,每天也就那么几十元。

近年来,由于新农村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运输车辆逐年增加,特别是超重车辆,致使低等级路面破损严重,工作量又增多了。为了完成工作量,保障公路畅通,他们夫妻俩经商定,量少的自个完成,量多的、需要突击的就请人一起做工,宁可少点收入,也要完成任务。林有生把保障公路畅通作为己任,夫妻俩每天早早拿起饭盒就出门上路,特别是汛期,如果前一天晚上有大雨的话,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就穿着雨衣,开起手扶拖拉机上路巡查,发现有塌方或滑落的石头影响交通的就设法清理这些障碍物,保证车辆畅通。就这样,全线20公里的通乡路在林有生夫妻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管护下,28年来,没有出现因上塌下陷造成交通中断的现象,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笔者问起林有生近三十年几乎天天在这条路上劳动,是否感到辛苦?他这样回答:“只要车辆畅通,我累一点无所谓。”是啊!正因为有了林有生这样的人常年累月地奔忙在路上,视管路为己任,把养路作为自己的职业,把自己的汗水洒在公路上,把自己的热血奉献给养路事业,才有畅通无阻的致富奔康之路。

新闻推荐

随着摩托车的普及,一些中学生也加入“摩托一族”, 摩托车成为他们上下学的重要交通工具—— 中学生骑摩托车上下学?别太任性! □本报记者 文白毅 文/图

在车流中骑摩托车的学生

 

近日,读者黄先生致电本报称,随着摩托车的普及,一些中学生也骑着摩托车上下学...

凌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凌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