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泗城知府陈善均诗刻两首□杨光茂 文/图

百色早报 2015-10-30 02:20 大字

陈善均诗刻一  

在凌云县城北水源洞的摩崖石刻群里,遗存有两首清代泗城府知府陈善均题写的七言律诗。据凌云县历史记载:陈善均,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光绪初年任泗城府第71任知府。在这两首诗里,作者赞美了水源洞优美的风景,再现了作者偕友人游山玩水,乘兴对酌赋诗的情景。

诗刻一:灵源活波出层峦,放眼乾坤纵大观。

晓日初烘云气湿,炊烟长吐剑光寒。

频来新燕争营垒,细数游鱼忆钓竿。

绝似蓬莱无限好,令人一步一盘桓。

落款是:“水源洞题壁,光绪丁丑三月三日,陈善钧。”整幅诗刻为行书字体,高50厘米,宽73厘米。这首诗刻于清光绪丁丑年(1877年)三月三日,全诗描绘了水源洞春天美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诗的大意是:水源洞源头的水从层层山峦中流出,极目远望,景象壮观,清晨的太阳照在水面上,升起的水汽象炊烟一样缭绕;春天的燕子在天空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河水清澈,游鱼历历在目,让人想起往日钓鱼的情景。这如蓬莱一般的美景,无限美好,令人一步一回头,不想离开。

诗刻二:湖山胜处少人知,宾主寻芳每到迟。

绕郭岚生新雨后,奔泉声杂暮钟时。

空亭对酌延明月,峭壁同循觅旧诗。

屈指更欣修禊近,风流谁嗣晋义之。

落款是:“戊寅花朝后三日,偕友人莫筱鐡茂才游水源洞,小酌亭中,月上半岩始归,欣然有作,陈善均小葵氏。”整幅诗刻为行书字体,高52厘米,宽84厘米。这首诗刻于清光绪戊寅年(1878年),作者于花朝节后的第三天,偕友人游水源洞,小酌亭中,夜晚始归,乘兴作了这首诗。要知道这首诗讲述的时间,得先了解古代的两个节日,诗的最后一句“屈指更欣修禊近,风流谁嗣晋义之”,这里讲的是古代的“修禊节”。修禊是古代汉族民间于每年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礼,春禊时间是农历三月初三,秋禊时间是农历七月十四日,修禊时到水边祭祀、嬉游、沐浴,祈福消灾。诗的落款“戊寅花朝后三日”,这里涉及古代的“花朝节”,据史料记载: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花神生日”等,是汉族古代的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农历二月十五为花朝,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俗称“踏青”。从“修禊节”和“花朝节”可知,这首诗也是描写水源洞春天的景致。

诗的大意是:水源洞山清水秀,景致优美,这美丽的风景外人却很少知道,每次游客都错过了游赏这里的美景;初春第一场雨后,雾气在山间缭绕,水源洞哗啦啦的奔泉声夹杂着傍晚寺庙里的钟声,在耳边萦绕;我和友人在水源洞的亭子里对酌邀明月,在水源洞崖壁上,可以看见一幅幅题刻的古诗,让人感到高兴的是,修禊的日子很近了,我要像晋朝的王羲之一样,来水源洞这里,修禊共酌,曲水流觞。据史料记载:古代修禊习俗历史悠久,晋代王羲之于三月初三邀请全国四十多位高官,到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修禊,乘兴作《兰亭集序》流传后世。后代很多人都模仿王羲之,三月初三到水边修禊流觞,对酌赋诗。

这两首诗刻对仗工整、平仄有序,内容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了解水源洞的历史以及中国古代的节庆习俗有价值。

新闻推荐

根雕达人李国兰

李国兰给制好的工艺品抛光镇店之宝“六鹤同春”   ...

凌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凌云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