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退休老干部用笤帚扫出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 陈伟玲 通讯员 姚本传 文/图

百色早报 2015-01-14 03:11 大字

班隆义老人在扫地。  

笤帚的作用有多大?可以为凌云县伶站瑶族乡袍亭村那岸屯带来一张干净美丽的好面孔!而这笤帚的主人就是该屯已经退休的老干部班隆义。

这把笤帚由班隆义老人亲手用竹枝捆绑做成,约长2米,竹枝上的叶子已经掉光,小竹枝被磨秃了头,竹干也被磨得光亮。但老人用起它来却仍然灵活自如,身手矫健。这已是班隆义制作的第四把了,笤帚越磨越短,老人说,他又得准备做一把新的了。

班隆义,194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袍均村(袍亭村与均亭村的合称)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伶站瑶族乡企业办副主任兼会计统计员,退休后仍一直关心和支持村里的工作。2013年4月,为更好地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伶站瑶族乡招募村屯保洁员。然而,由于保洁工作面对的都是脏乱差,吃力不讨好,在宣传发动竞聘保洁员时,应聘者寥寥无几,班隆义虽已68岁高龄,却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竞选。在他的带动下,陆陆续续有更多的群众参加竞选,最后,班隆义成为伶站瑶族乡清洁乡村保洁员队伍中的一员。

其实,村屯保洁员一点都不好当。那岸屯屯内道路没有硬化,群众保洁意识不高,垃圾随手乱丢、乱倒,屯内小路边陈年垃圾随处可见,苍蝇蚊子满天飞,用 “脏、乱、差”这三个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由于常年积累,村头的垃圾多,而且很臭,班隆义就穿上胶鞋,拿上扫帚和木棍,将已积压的陈年垃圾撬出来,臭气熏天的陈年垃圾令他呕吐不止,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挽起衣袖,把肮脏的垃圾扫成一堆,再用火焚烧。“有些撬不动的,我就用手来扯。那段日子,搞完卫生回来,水不想喝,饭也不想吃,满脑子全是臭烘烘的垃圾。有时连老伴都埋怨我,好端端的去遭这罪干啥。”班隆义说,那段日子,为了搞好清洁卫生,他足足瘦了5斤。

袍亭村候车亭位于二级路旁,又处在村子的东头,平时来往的人流较多,群众都喜欢到这里来打打扑克,拉拉家常,散散心。如此一来,产生的垃圾自然就多了起来。每天傍晚,班隆义都会拿着一把扫帚来到候车亭,埋头清理起来,常常是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清洁乡村活动启动伊始,村民的意识和行为都还没转变过来,乱丢、乱扔垃圾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故意对着干。为切实改变村民卫生意识,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班隆义挨家挨户动员宣传,苦口婆心地耐心劝说,督促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做好自家门前的清洁卫生。个别群众不自觉,班隆义就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上门劝说,直到对方答应遵守为止;有的群众每次看到班隆义上门就知道他的来意,最后都不好意思再乱丢垃圾。

如今,班隆义当村屯保洁员已经快两年了,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群众的保洁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村民自觉地清扫房前屋后的垃圾,将垃圾倒入垃圾桶里,路上动物的粪便、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硬化了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班隆义负责的卫生区域整洁一新。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伶站瑶族乡,像班隆义这样的村屯保洁员共有26人,他们工作在清洁的第一线,不怕脏不怕累,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了伶站优美的环境、干净的道路和清新的空气。全乡9个村104个自然屯已全部通过验收,其中,8个屯被评为清洁示范屯,72户被评为乡级示范户。

新闻推荐

车辆越道行驶酿悲剧 致1死3伤

本报右江区讯  “道路会车需谨慎,交通安全需铭心”,但总有一些人会一不小心忘记。近日,右江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因没有正确会车引发的惨案,...

凌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凌云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