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蓝靛瑶长号:吹响“世博”闯世界□本报记者 陈伟玲 通讯员 杨通站 袁洪传 肖发凌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10-15 03:29 大字

瑶族号手在上海《民俗广西》小舞台展示长号艺术。瑶族长号在上海世博会展雄姿。瑶族长号号手。民族婚礼上长号添喜庆。对调齐鸣。参加凌云县茶文化旅游节活动  

□本报记者 陈伟玲 通讯员 杨通站 袁洪传 肖发凌 文/图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以勤劳勇敢著称,以迁徙游耕著名,被誉为“东方吉普赛人”。蛰居在桂西的崇山峻岭的凌云县玉洪瑶族乡的蓝靛瑶族人民,他们是勤劳的开拓者,他们能歌善舞最会吹长号。

玉洪蓝靛瑶长号声长、悠远而宏亮,像一串符号,联结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历史。长号发源于刀耕火种的年代,用于充当威慑毒禽猛兽、通知伙伴前来共同抵御灾难、携手击退敌人的武器和通讯工具,成为瑶族群众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长号又具有救命保平安的吉祥之意,随着历史的变迁,长号融入了瑶族更多的民族文化内涵,成为喜迎宾客婚宴庆典和展现民族风情的必备礼仪。

2009年,玉洪蓝靛瑶长号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被评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玉洪瑶族乡党委、政府在财政困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积极向上级争取经费投入配齐了长号文艺队设备,培训长号文艺队员,引导建立了玉洪瑶族乡长号文艺协会,组建了长号队伍,融入瑶族龙凤舞、蓝靛瑶铜鼓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巩固提升长号文化内涵。

玉洪瑶族乡长号队,由玉保、莲灯、乐风、九江等村蓝靛瑶族的长号手们自发组成,现已由组建时的20人发展到300多人。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这支长号队如今不仅在家乡迎宾送客,在各村寨的婚宴庆典中大放光彩,甚至还走出山门,多次到南宁、桂林、百色、崇左、河池及本县范围内参加区内外的各种大型庆典活动,参加过大新德天瀑布旅游节、乐业天坑旅游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百色分会场、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凌云县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

2010年,12名身着蓝靛布衣、头戴蓝靛头巾、擎着5尺长长号的瑶族后生亮相上海世博园,并排两列仰天长鸣,场面恢弘、气势威武,震撼了中外游客。这个来自凌云县玉洪瑶族乡的长号队“吹响”了上海世博会,并受邀参加南京爱德基金会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从此凌云长号走向了世界,融入异国文化交流平台。

链接:

凌云县玉洪瑶族乡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岑王老山脚下,这里居住着壮、汉、瑶三种民族,总人口2.3227万人,其中瑶族占全乡总人口25.6%。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少数民族独特的历史背景,玉洪瑶族乡的民族文化积淀厚重、深邃,尤以瑶族文化更为丰富多彩,古朴浓郁,是桂西南瑶族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中瑶族长号、山歌对唱、拦路酒、蓝靛瑶铜鼓舞和民间舞蹈等尤为出名。

新闻推荐

脊背上的爱 永不瘫痪的亲情□本报记者 褚良春 胡 珺 摄影报道

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付万成专程带上大儿子付良赞,驾驶摩托车,从戈耐坡屯开到了百色。15岁的付良赞是在父亲的肩上长大的,他目不能视,手不能提,不会站...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