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彩架村的三变 □本报记者 陈伟玲 通讯员 杨通站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07-12 03:45 大字

环境优美的彩架村 彩架村村民在山清水秀里生活 彩架村一角  

说到凌云县下甲乡的彩架村,大家都说这个村变化太大了:远近闻名的“打架村”多年来没发生过一起治安事件;脏、乱、差的落后小山村变成了环境优美的世外桃源;村民也变得热情大方、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了。

一变:“打架村”变成了文明村

“进来吃饭再走吧。”近日,记者来到彩架村采访时正值中午,一家罗姓村民正在吃午饭,见到记者路过家门口,便热情地招呼记者进门吃饭。

“现在,你进村,到哪家都会有人招呼你吃饭,不怕饿肚子。”彩架村村支书劳伦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思想也跟着变了,待人接物变得热情、友善而有礼貌。

以前这里可是另外一番景象。由于地处大石山区,经济落后,群众在温饱线上挣扎,大家对一针一线很计较,三两句话不和就动起手来。在凌云,彩架村村民能吵能打出了名,大家为此给彩架村冠以“打架村”的称谓。听起来似乎很霸气,外人都不敢惹,可提到彩架村,人家用的是鄙视和贬义的语气,刺痛了很多彩架人的心。

如何才能改变大家心中“蛮民”的形象,是彩架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第一难题。“你不讲理,动不动就靠打架来解决问题,人家肯定不敢跟你合作,”劳伦说,“没人跟你合作,你的产业就发展不了,就没办法改变贫穷的面貌。”

彩架村村“两委”经过讨论研究后决定,重磅推出彩架村“十佳守法标兵”、“十佳致富能手”、“十佳清洁庭院”、“十佳婆媳关系”评选活动,由群众选“十佳”,村“两委”把关,大张旗鼓地选标兵,而且给标兵重奖。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和告诉村民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选标兵活动深深触动了彩架人,大家都觉得是时候脱了“打架村”这顶帽子了。于是,父亲教育儿子遇事要冷静,儿子做婆媳调和剂,齐心协力搞发展。如今,村里的发展搞上去了,日子也过得好了,村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河里的鱼,没有人会去抓它的。”

2013年,山青了、水秀了的彩架村在村里的河流泉水里放生7000尾鱼苗,如今大的已有三四斤,鱼儿仍自由自在地在河里游来游去。“这在以前,早就被捞完了。”劳伦说,村民文明礼貌意识提高了,不仅邻里和睦,还能与生态和谐共处,从2006年至今,全村没发生过一起治安案件。

如今,村民互帮互助、团结向上、待人和善,在彩架村蔚然成风,昔日“打架村”变成文明村。

二变:垃圾村变成世外桃源

彩架村所在之处是自然形成的山间小盆地,泗城河河水和上游平怀村的山洪经彩架村汇集再进山洞入浩坤湖,河水与山洪孕育了肥沃的土地,也给彩架村带来了大量的垃圾;而此前,村民落后的生活观念以及对环境卫生意识的淡薄,整个村房前屋后随处都可见垃圾,脏乱不堪。

在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彩架村在后援单位市委组织部的牵头帮扶下,按照“后援单位扶持、单位项目帮扶、社会资金援助、群众积极参与”的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道路硬化、泉水河治理、城乡风貌改造等20多个项目,完成了屯内排水、排污和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项目建设,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广场活动健身器材,使彩架村的村容村貌由灰头土脸变得光鲜亮丽。

然而,村容村貌变漂亮了,有些村民们依然不以为然,卫生状况得不到彻底改变。毕竟,漂亮不能当饭吃。“想要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必须先改变大家的思想,让大家富裕起来。”劳伦说。

彩架村有5个自然屯14个村民小组2569人,属于石山地区,人多地少,生产环境极其恶劣,群众经济收入渠道少,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250元,属特级贫困村。

为帮助彩架村发展产业,各级扶贫单位在村里修建了万羽土鸡养殖小区,水电路三通一平让村民自由进场发展养鸡产业。“以前没大规模地养殖过,万一鸡生病了怎么办?投入的钱会不会血本无归?”刚开始,只有4户村民敢冒险,县里乡里派来技术人员培训,手把手地教这几户村民养殖。3个月之后,第一批肉鸡出栏,每户收入数千元。这下观望的村民坐不住了,又有5户报名进场养鸡。

随后,种桃果、荔浦芋、中草药材“十大功劳”、 烟、辣椒、任豆树、火龙果等项目相继被引入村中。看到别人种了有钱赚,村民也纷纷加入种植队伍。现在彩架村村民收入提高了,住在漂亮的楼房里,思想也转变了,从“被迫搞卫生”到“我要搞卫生”转变,不仅爱护环境卫生、不随手扔垃圾,看到哪里有垃圾还会自动清理。

如今,进入彩架村,天蓝水绿,鸟语花香,一座座漂亮的楼房排列整齐,村道干净整洁,一幢幢白墙灰瓦的新居,一条条通往各家各户干净的水泥路,太阳能路灯等各种新建的基础设施交相辉映,处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三变:村民由懒散变积极

因为环境变了,彩架人深深体会到“积极”、“主动”的好处。“现在,修水利、通公路,一呼百应,大家都很积极主动。”劳伦说,这令外人对彩架村人刮目相看。

劳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凌云,大多数人对彩架人的看法都是比较懒散、计较。“以前,做什么事都讲钱。”在村里工作多年,劳伦对此感同身受,不管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需要群众帮忙的时候,群众总是先讨价还价,没有钱就请不动。

“以前村‘两委\’开展工作并不顺畅,通知村民8点开会,到10点时来的人都还没到一半。”开会是如此,集体工作更加难以进行。“往年修水利,我们头天晚上通知了一遍,第二天早上又挨家挨户通知,可参与的村民还是没多少。”劳伦说。

为了改变村民的这一习性,彩架村通过部门帮扶的产业发展,让村民感受到“主动”的好处。“你主动去扫地,那环境就卫生了;你主动去发展产业,那你就先富了;你主动参与公益事业,那大家都受益了。”通过这些切身感受,村民们懒散的习惯慢慢地改变了。

“有一次修水利,300多村民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上,很积极。”劳伦说,而前一天晚上,村里只发了个广播通知而已。群众的积极性让在场的领导惊讶,大家干起活来像在做自家的活计一样,直到中午1点都没休息。

如今,村民们主动爱护村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物。小河边的草木“渴”了,村民主动挑水来淋;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书籍、影碟看完了,村民自觉归类放好;隔壁家的庭院有点凌乱,左邻右舍便搭把手帮打理;特别是一听到有集体活动或公益事情要做,大家都积极参与,修水利、发展产业更是一呼百应。

新闻推荐

七夕贮水风俗

8月2日凌晨,在凌云县的水源洞,有几百位群众在提水、戏水、游泳,场面非常活跃。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凌...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