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韦采岳的餐饮战□本报记者 陈伟玲 通讯员 冉酋林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07-26 03:43 大字

韦采岳在管理自己的KTV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战斗。对于退伍老兵韦采岳来说,这句话再恰当不过。1985年退伍回到凌云的韦采岳继续战斗,不过,他的阵地换成了餐饮业。从开粉店到餐馆、农家乐、KTV,韦采岳成功在餐饮业这个竞争激烈的战场取得了成功。他说,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做生意跟做人一样,最重要的是要懂得饮水思源。

7月20日下午,韦采岳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凌云县。作为凌云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秘书长的他刚刚带领会员到来宾等地学习考察回来。他说:“我在这个岗位上,就是要为大家服务的。”

其实,走上这个岗位看似很风光,但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辛苦只有他一个人懂。

韦采岳出生于凌云县玉鲤村玉鲤屯。高中毕业后,于1981年10月如愿应征入伍。“觉得当兵好,就是想当兵。”入伍后,在新兵连表现突出的韦采岳下连队后被选去参加为期8个月的卫生医学知识学习,并合格结业,成为部队里一名合格的卫生员,因表现突出他曾获得团、营、技术能手等嘉奖达9次,为此,韦采岳再次被送到地方学习中医骨伤科。退伍后,韦采岳还曾利用在部队学到的医学知识在乡里开了一个小诊所,因为当地村民大多家庭困难,看病多是欠费赊药,诊所因此缺乏周转资金而“倒闭”。此后,韦采岳曾通过考试进入乡政府做了三年的计生专干。

1990年,韦采岳决定放弃铁饭碗,自己在逻楼镇开了一家小粉店。从此,开始了他的餐饮大战。

“我和老婆两人起早贪黑,自己蒸粉。”除了卖粉外,韦采岳夫妻俩还养了几头猪。勤劳总是有收获的,开粉店一年,夫妻俩的收入就超过了8000元,这笔钱在当时来说是个不算少的数目。

赚了第一桶金的韦采岳抓住机会,马上到凌云县城开了一家餐饮店。“第一年,只有四张桌子,除了卖粉还做小炒。”由于价格公道、诚信经营,而且味道还不错,韦采岳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慢慢地,订桌的人越来越多,就请得起厨师了。”1992年,韦采岳正式开了一家餐馆叫蝶城酒楼,生意前所未有的红火。一度,这家餐馆在凌云乐业都很出名,许多人慕名前往就餐。随着生意越做越大,2000年后,韦采岳又经营了一家农家乐。2004年,韦采岳把蝶城酒楼改建成KTV。

“餐馆里面的菜,我样样会做。”韦采岳说,他原来也没厨艺知识,走上餐饮这个行业就像打一场高速的战争,他什么都得学,都得亲自做,还得快。“我们做餐馆的时候,我和妻子也亲自采购、下厨、端菜、洗碗,省了两个工人,还省了一笔开支。”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如今,他们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韦采岳,对公益事业来同样很热心。“现在,我的KTV里面有4个大学生打暑假工。”相对于长期工,暑假工一直是比较难找工作的一群。为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们解燃眉之急,每年暑假,韦采岳都会接收一些大学生就业。“多的时候七八个,少的时候也有四五个。”

对于教育事业,韦采岳也十分支持,他说,读书明理才能改变人生。为此,他在教育事业上投入更多的公益款。从1989年至今,韦采岳向凌云县玉洪中学、镇洪中学、弄丁小学等学校捐款达12万多元,物品价值3.8万多元,各项公益项目建设资金6万多元。同时,还自费资助了6名学生,目前有2名已经大学毕业。2008年,汶川地震,韦采岳个人捐出1万元,还带领大家走家串户募捐到137018元。

由于做生意诚信经营,又热心公益事业,韦采岳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2009年,全国对优秀退伍军人进行表彰,全广西只有5人获得此殊荣,韦采岳就是其中一名。

如今,身兼百色市政协委员、凌云县政协委员、凌云县工商联副主席、凌云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秘书长等职务的韦采岳忙得不可开交。今年夏季征兵工作又到了,他又得跟凌云县武装部的工作人员一起下乡走访应征家庭。韦采岳说,他最喜欢的就是这项工作,因为当兵可以锻炼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当过兵的人不管“战场”在哪里,最终都会取得胜利。

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瑶胞“坐骑”的变迁 □本报记者 陈伟玲 通讯员 杨通站 文/图

公路通到瑶寨后,瑶族群众的运输工具从马变成了汽车。  通公路对于在城市居住的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

凌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凌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