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石山里打造生态美丽乡村 ——记“最美基层干部”吴天来(一) □本报记者 陈伟玲

百色早报 2014-02-14 04:13 大字

环境优美的陇雅村陇堆屯□向志文 摄  

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地处贫瘠大石山,当地人曾用“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莫奈何”来形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该村在村支书吴天来的带领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修公路、建水柜、建沼气池、封山育林、保护环境、清洁乡村。如今,该村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村,还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刚刚获评“最美基层干部”荣誉称号的吴天来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今后他又将如何规划全新的陇雅村?近日,本报记者走进陇雅村,一睹吴天来的“最美”。  

1月11日下午,陇堆屯村民吴长永把羊赶回自己刚刚建成的羊圈。羊圈由钢条和木条横架在陡峭的半山上搭设而成,镂空的棚舍直对地面,最高处有七米,让有恐高症的人站在上面不寒而栗。吴长永告诉记者,这是根据村支书吴天来的意见建成的,镂空设计是为了方便羊粪的回收,实现动物养殖的立体生态循环。

1 把水“引”回来

陇雅人祖辈生活在大山深处,高山气候寒冷,人们生活离不开火。因为使用木柴烧火取暖做饭,山上的林木被大量砍伐,加上保护不力,陇雅村周边的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到处是裸露在外的岩石。因为没有了植被的保护,再加上常年的风吹日晒,山上不时有岩石滚落到村民的房前屋后,甚至砸到家中。“我们这个地方以前就经常有石头落下来。”吴天来所在的陇堆屯,村民们依山谷而居,四面环山没有一片平地,如果有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全部往居民区而来,村民常常处在惶恐之中。

植被的破坏给陇雅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隐患,还让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没有植被,裸露的岩石肯定是藏不住水的。”吴天来告诉记者,1996年以前,陇雅人为了喝水,常常翻山越岭,步行8公里的山路去背水。“一天能背回一次就不错了。”付出诸多劳动才取回的水显得格外珍贵,路上遇到行人口渴讨水喝也是不会给的。

看到村民取水的辛苦,1996年先富起来的吴天来开始领着大伙搞水利建设,带领和帮助大家建地头水柜。他自己先后支付5.2万元,建成了大小水池240个,使全村人用上了自来水。

要让村民永久有水用,单单建地头水柜,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必须保护植被,还家乡山清水秀。

怎么保护呢?“山上实行死封,山中种树。”吴天来告诉记者,通过开会协商和动员,该村规定,高山上不允许群众砍伐树木,而在半山腰处,用种植任豆树、川木瓜等果树和种植珍贵名树的方式来增加群众的收入,使群众自觉参加到封山护林、保护生态的行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把曾经失去的水“引”回来。

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如今陇雅村重回山清水秀。茂密的植被不仅让陇雅人享受清新舒适的环境,还把他们曾经失去的水“引”了回来,并留了下来。

2008年、2009年大旱,百色市西北部部分山区群众面临饮水困难。生活在石灰岩大山上的多数群众更是靠外界送水为生。但同是处在大石山上的陇雅村不仅没让政府送一滴水,反而将自村的水外送到周边村屯,帮没水的群众解决燃眉之急。

2 把臭“赶”出去

汽车行进陇雅村,蜿蜒的道路洁白而层叠有次,宁静的山间不时飞出一两只鸟盘旋在空中。“好干净的山村。”——这是陇雅村给人的第一感觉。整洁的村道上看不到一片纸屑,农家屋舍前后也看不到垃圾和污水,臭味更是无从谈起。

你一定想不到就是这么个美丽的乡村,从前是个茅草木屋、人畜杂居、污水横流的落后山村。“进来就能闻到羊屎、猪屎、马屎的气味。”吴天来说,在楼层式的人畜杂居屋舍,人晚上睡觉都是闻着猪屎的臭味入睡的。住怕了这样的环境,吴天来决定要带领乡亲们一起改变贫困落后的山村面貌,把臭“赶”走,建设一个干净、美丽而富裕的新农村。

2005年封山育林后,村民不得随意砍伐山上的树木。这让以柴火取暖煮食为生的人们怎么办?得找到一个替代品——这就是沼气池。吴天来动员和帮助群众建设家庭沼气池,共建成沼气池265座,使全村用上了沼气。

吴天来之所以花费大量的经历和金钱去建设沼气池,是因为沼气池使用人畜粪便作为原料,建成后可解决村里污水横流、动物四处排便的问题。

2007年开始,该村全村实行人畜分离改建。经过规划和设计,村里人和动物分开居住,动物实行规模化集中养殖,排泄物经过专门的通道进入沼气池,成为沼气原料,美化和保护了环境。人们进入乡村,再也闻不到臭味。

同时,经过规划的村道和屋舍整洁、美丽,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人们也开始自觉爱护起环境卫生来。“我们这里一早就起来扫地。”吴天来告诉记者,该村之所以能够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得益于人人都自觉。“早早起来就扫地,自家扫自家的。有时候,你起晚了,别家还帮你把你家的地也扫了。”吴天来说,对于环境卫生,村里没有成文的规定,但大家都自觉负责自家的卫生清洁工作,邻里之间还经常互相帮助。同时,大家都不会随手扔垃圾,而是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从2008年开始,该村就实行垃圾统一回收、统一处理,困扰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得到了解决,村容村貌多了一份清洁。

3 把美“请”进来

经济立体循环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陇雅村把美丽请来的“法宝”。1996年前的陇雅人只知道种玉米维持生计,为了解决温饱,山上有土的地方都被开荒来种玉米。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生活也得不到改善。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天来发现陇雅村适合种桑养蚕和发展养猪业。于是,他带领陇雅人种桑养蚕,综合利用红薯叶、桑叶、青菜和野菜等原生态的饲料喂猪,不到两年时间,每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陇雅村解决了温饱问题。

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吴天来说,没有经济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就无从谈起。“房屋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环境卫生保护,都需要投入。”人们只有富裕了,才有钱去做这些事情,才能对生活和精神有更多的追求。“但是,你仅仅发财了,把环境给搞坏了也不行啊。”为此,多年来,吴天来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道路上,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保护环境。“既能赚钱养家糊口,又不破坏环境。”这是吴天来当村干后,一直为村民探索的发展之路。随后,吴天来又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带领大家种植十大功劳和铁皮石斛等中草药。村里人在他的带领下,走向致富之路,成为外人羡慕的人均年收入超万元的农村。

如今,陇雅村的干净美丽,不仅得益于规划有序的村落,还跟该村的生态循环经济密不可分。以吴长永的羊棚建设为例,在吴天来的帮助和引导下,综合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在陡峭的石山上建立棚舍,使用木条铺设而成,木条之间间隔镂空,下设回收装置。羊排便时可直接在镂空处掉落至回收处,回收的羊粪用做桑树和牧草的肥料,桑树和牧草通过羊粪滋养长大,又做蚕和羊的食料。这样做的好处是综合利用了羊和羊粪,实现了经济的立体循环,保护了生态环境。

经济建设上去了,人们收入提高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提高了。吴天来告诉记者,如今,村民不仅不会再上山打野生动物和随便砍伐树木,还会自觉制止这样的行为。自觉的环保意识,得到自然的眷顾,陇雅村的生态越来越好,美丽而宜居的自然环境也被人们的行动请了回来。

新闻推荐

盗窃朋友近4000元后潜逃犯罪嫌疑人返乡祭祖落网

本报凌云讯 清明节期间,离乡在外的人们纷纷返乡祭祖,负案在逃的陈某朝也趁机混入了返乡的队伍中回凌云老家,可万万没想到,一张法网正在等着他。日前,凌云警方将其抓获归案。&...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