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技艺传承人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靖西市壮锦厂厂长李村灵 □本报记者 符庆琰
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靖西市壮锦厂厂长李村灵名副其实。
回首过往,52岁的李村灵感叹,30余年不过弹指一挥间。1987年,这名年轻的壮家姑娘进入壮锦厂,当起了绣娘,一干就是数十载。现在的她,已是靖西壮锦第六代传承人。
不忘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与壮锦厂朝夕相处的岁月里,李村灵早已将壮锦传承融进生命中。在她的带领下,靖西市壮锦厂织锦产品先后荣获国家、省级、市级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她的事迹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但她却一直坚守初心,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
壮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同时,在当前“非遗+扶贫”的产业模式下,它也是靖西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作为靖西市壮锦厂的领头人,李村灵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与责任,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她都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每当谈论起李村灵,身边的人总是忍不住夸赞一番。
李村灵在带领壮锦厂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党的民族政策铭刻于心、注于魂魄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当地有效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开拓创新,用真心打造匠人精品
自接触壮锦制作传承以来,李村灵向老前辈虚心请教,利用休息间隙对壮锦技艺的各种工艺设计、工艺程序进行研究,带着对壮锦的热爱忘我地钻研。
靖西壮锦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绣娘们不只是把线编织成图案那么简单,纺线、染线、浆线、卷纱、拉纱、梳纱、穿棕穿扣、结花板织壮锦,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无法实现量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村灵当起了“吃螃蟹的人”,她在传统工艺制作壮锦的基础上,创新实施“靖西壮锦、绣球制作技术装备提升创新项目”,使现代科技与传统的壮锦、绣球制作工艺相结合,设计和开发出集纪念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壮锦、绣球,如壮锦服装、壮锦旗袍、壮锦围巾等特色产品,深受大众喜爱。
传统的产品在李村灵手上迸发出无限活力,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远销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深受顾客赞赏和欢迎,极大地促进靖西壮锦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民族精品走向世界。
持之以恒,用担当托起传统文化大旗
靖西市壮锦厂继承、发扬壮族民间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技术精华,主要生产的“锦绚牌”绣球和壮锦挂、壁画、被面、真丝绣花披巾等产品均获得广泛喜爱。李村灵做的远不止如此,她认为不仅要让壮锦工艺发展,还要有传承的脉络。坚定了内心的方向后,她千方百计想点子、闯路子,立志擦亮靖西壮锦品牌,让其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多年来,李村灵积极推动开展非遗传承活动,通过展览、演示、交流和“非遗走进校园”等方式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壮族传统织锦技艺的精髓传承与发扬。此外,她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促成靖西壮锦厂跟学校合作,让靖西壮锦技艺进入校园,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其对壮锦技艺的兴趣和爱好,为壮锦的传承培养更多的人才。她心系民族文化的传承,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工艺者。她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其学生作品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成果展、全国工艺类精品展等各大赛和展览中均获得荣誉和好评。
李村灵坦言,在未来想要生产出更多、更贴近生活的壮锦产品,将壮族传统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分别展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壮锦,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靖西的壮锦文化,使靖西壮锦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让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品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和欣赏。
积极开展壮锦展示活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走出去,是李村灵最虔诚也是最初的梦想。近年来,李村灵的名声越来越大,每年都应邀参加非遗传习及宣传展示活动,为非遗活态传承及非遗保护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已经把非遗文化传承当成毕生的事业,争取让我们的民族工艺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这一道最炫民族风。”李村灵说道。
新闻推荐
第十四届区运会下月举行开幕式 首次举行火炬传递活动 加入群众体育竞赛内容
■本报记者林显威昨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组委会在南宁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运动会情况。据悉,本届区运会开、闭...
靖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西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