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
我念小学时读了《高山下的花环》,人生第一次为书中人物动容,内心感受了震撼,多年以后意识到,年少的感动往往更为持久,以致蔓延一生。用作家深夏的话说,就像一场地震,在遥远的地方刹那间发生了又消失,可它制造的涟漪持续不停,最终久久震撼了你的生活。
对越自卫反击战,听起来像一个陌生的概念,事实上那场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奇怪的是,写这场战争的书,至今我只读到过一本,即《高山下的花环》。我年少时受到的震动,一直震颤至今。
连长梁三喜,入伍十几年,身后留下的只有一张620元的欠账单。本来他的休假报告批下来了,几次打点行装要动身探亲,但几次又搁下了,就在此时,战斗打响了,他身先士卒,义无反顾,最后献出了生命,临危之际,还不忘交代那已被血染的欠账单。
最令人动情落泪的,是英雄梁三喜的亲属,来自沂蒙山区朴实的一家三代——梁大娘、玉秀、盼盼拒绝了梁三喜战友们一切财物的捐赠,“人死账不烂”,她们决定自行偿还欠账,当梁大娘把卖猪积攒的零钱,加上梁三喜的抚恤金,放到指导员的面前时,所有的战士都哭了。
清明节,战士们采集花卉,用鲜花扎成花环,敬献到烈士墓前……看到这儿,我合上书,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巍巍青山下,一座座无言的墓碑,及盛开的美人蕉。
回到现实生活中,与读书受到的感动遥相回响的,是初中有一年,我们学校组织秋游,去了边城靖西,老师带领同学们登上金鸡山和十二道门,参观了炮台,参观了战壕,此时此地此景,硝烟已经散尽,少年们停止了嬉笑打闹,一路肃穆,还去了烈士陵园献花圈。我跟同学在苍松翠柏中缓缓穿行,走过一排排墓碑,不时停下脚步,去辨识墓碑上的字,这是湖北籍贯的士兵,牺牲时21岁,那是广东籍贯的班长,牺牲时24岁……大多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比当时的我们长不了几岁,可是他们走上了战场,他们流血倒下,如今身盖祖国红土,头枕南方青山,将生平永恒定格在一座座墓碑上。
离我更近的,是我两个伯父,他们70年代入伍参军,其中一个伯父还上了战场,后来他们都转业或复员,回到地方参与“四化”建设。在我生长的年代,那一场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我不知道,作为军属之家的后代,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会不会比别人更深刻,但是读过《高山下的花环》,那一种内心的震颤,将使我受益一生;我也不知道,比我更年轻的读者,“90后”、“00后”们,有多少读过《高山下的花环》,时代更迭,读物五花八门,题材越来越丰富,修仙、穿越、玄幻、宫斗等等层出不穷,故事情节或许引人入胜,但我们读书,相对于好看、刺激,惟有内心所受的感染,才是精神上最大的财富啊。
新闻推荐
本报靖西讯近年来,靖西市工商局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促进企业发展、服务社会、凝聚力量的作用,为全市非公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全市共成立“小个专”党组织39个,其中党委1个,个体党...
靖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