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找准“好路子” 摘掉“穷帽子” ——记靖西市魁圩乡驮林村第一书记陆文海 □黄敬义 岑红常

右江日报 2017-05-05 10:07 大字

“干部群众个个要齐心,脱贫致富不忘初心。三千二百超出贫困线,小康生活才能得实现……”这是靖西市魁圩乡驮林村第一书记陆文海自编自唱的一首扶贫歌。这首歌唱出了他作为第一书记的情怀,也唱出了扶贫第一线工作者的目标和心声。

陆文海是靖西市财政局票据管理中心主任,平日里工作勤恳认真,2016年初,由于他工作业绩突出,被靖西市委组织部选派到魁圩乡驮林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驮林村是离靖西市城区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全村11个自然屯共有190户937人,有贫困户52户221人。东边与右江区泮水乡相连,属典型的喀斯特大石山区。山多地少是该村最突出的特点,人均耕地不足1亩。

如何帮助驮林村脱贫致富?陆文海深知,作为上级组织选派的第一书记,只有安下心来,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才能够真正找到一条帮助驮林村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然而,对于陆文海来说,一直在城市工作,一跨就进入农村,如何深入群众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障碍”。面对人生地不熟,语言交流不通畅,全村基础建设落后,村里村外环境脏乱差、村民文化程度低等难题,陆文海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坚持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坚持下到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劳、同苦。不到1个月,他很快掌握了驮林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基本情况。

想脱贫致富,想修好道路。经实地勘察,陆文海发现驮林村全村11个自然屯,只通泥砂路,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这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为此,多年来,硬化村屯主要道路几乎成了村民最迫切的愿望。为尽快消除道路不畅这一阻碍驮林村脱贫致富的首要“瓶颈”,陆文海开始发动黄东勇、黄东产等村干部一起去多方筹集修路的扶贫资金,但仅靠村民筹集的修路款可谓是“杯水车薪”。于是,陆文海带领村“两委”向上级相关部门提出了扶贫资金申请,四处“化缘”,最后争取到市民政局投资43.64万元修建林上、林中、林下3个屯4.1公里的道路硬化;市扶贫办投资53.64万元修建林利、林下2个屯5公里道路硬化;市交通局投资160万元修建贯通全村魁内至平乐15公里屯级公路。至此,仅用1年时间,陆文海就将全村屯与屯之间、屯与村之间的道路全面贯通。一条条“民生路”“致富路”让群众增强了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16年以来,陆文海扎根贫困村,不仅要上接天线找项目、寻资金、惠民生,还要下连地气抓党建、强班子、聚人心。为提高村党组织凝聚力,陆文海当起了“润滑剂”,通过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创建党员户、党员路,村“两委”班子每周举行联席会议,制定党小组活动制度等完善村级组织制度,牵头给村“两委”班子立规矩:梳理党员名册、党建项目,各项制度上墙明示,明确村干部职责分工、考勤细则等。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1年多的努力,在驮林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下,全村30名党员逐渐站了出来,党员家庭慢慢凸显出来,拧成一股绳为全村发展做贡献。在干好一件件实事的过程中,村党支部留下的不仅是一次成果、一个工程,更是全村群众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

脱贫不脱贫,效益做公平。作为第一书记,做群众认可的贴心人还不够,还要承担起脱贫致富的历史使命,做精准帮扶的“领路人”。如何实现村民“短、平、快”家庭收入?陆文海利用该村山多草多的资源,引导坡者屯岑廷壮、平乐屯翟永年、魁内屯农芝含等3名党员和致富能人投资13.2万元规模养殖44头牛,同时,带动了32户贫困户开展养牛业,全村养牛160头;引导有建筑之长的村民李克昌吸收25个贫困户成员,组成4个建筑小组,在本乡村内搞民房建筑,使参加建筑的贫困户成员年人均收入达2.5万元;组织全村253名剩余劳动力跨乡跨县跨省外出务工,年工资性收入达625万元,仅此一项,全村贫困人口年均增收3100余元。2016年,经国务院第三方核验组核验,驮林村52户贫困对象有21户97人实现脱贫出列,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40.38%与43.89%

今年初以来,为使全村群众有一项以上的稳定农业产业支柱,陆文海为了石头缝里“吐银丝”“结金果”“要效益”,又组织村民示范性发展桑田100亩,种植水果300亩、油茶300亩、改造低产八角林5800亩。

新闻推荐

岳圩边防派出所官兵“夜间走访”听民声解民忧

本报靖西讯“农大爷,这是给您办好的新身份证,您拿好了。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帮您解决的?”4月26日晚,市公安边防支队岳圩边防派出所官兵来到辖区靖西市岳圩镇四明村群众农某玉家中,给他送去了办好的...

靖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