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照阳关: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当今旅游好去处□刘润生(靖西) 文/图
④①③②
周末,我们十来个老同学相约去游览靖西县照阳关,据说这里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当今旅游的好去处。照阳关位于靖西县与那坡县交界处的安德镇境内。根据《归顺州志》记载:“朝日东升,正照洞中”,因此叫做照阳关。
那天,我们乘车前往安德镇,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达目的地。安德镇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树木吐翠,野花遍地盛开,处处春意盎然。远远望去照阳山郁郁葱葱,雄伟壮观的照阳关就在这座山下,形状各异的上洞和下洞两个大洞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奇特的上下洞
下车后,我们先在照阳关通公路的下洞游览,下洞是靖西往那坡的必经之路。古时候,所有去往那坡、云南的行人、马驮也只能从上洞通过,因上洞难走,1926年才于下洞开辟道路,20世纪60年代修建田阳至云南富宁公路,进行开山劈洞,后来又扩建为二级公路,这个洞才逐渐加大。现在下洞高10多米,宽11米。乌黑的柏油路穿洞而过,公路右边是清澈见底的照阳河,穿过下边的岩洞缓缓流去。
50多年过去了,如今已看不出人工开凿洞的痕迹了,凡是阳光照到、雨水飘到的地方已经长上了植物,看上去就像是自然的山壁。每天,数不尽的车辆、行人、畜牧通过洞中,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值得游览的地方还是上面的那个真正的照阳关大洞,我们游览完下洞后,就向左拐,往照阳关的上洞走上去。照阳关处在半山腰,由于经常有人上去游览,通往上洞的路已经被游人踩踏得清晰可辨了。我们沿着弯弯曲曲“之”字形的山路缓慢行走,大家有说有笑,一点不感觉累。
不一会儿,一阵清凉的风扑面而来,几个先到洞口的同学大声说:“到了,好凉快啊!”我们进入洞中,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大家好奇地四处张望,照阳关是个双面通的大洞,很明亮,整个洞呈半圆形,洞高约80米,宽约70米,长约50米,仿佛是一个宽广的大厅,估计可容千余人。我们抬头往上看,有很多钟乳石从洞顶、洞壁垂吊下来,犹如大厅的吊灯和壁灯,构成洞里美丽的景观,洞壁许多地方还呈现形状奇特的花纹,好像是经过装修的墙壁,非常好看。
图片说明
①照阳关全景(资料图)
②照阳关题字
③上洞洞顶垂吊的钟乳石
④通公路的下洞
怪石嶙峋的石洞
洞中怪石嶙峋,形状各异的石头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在这些石头上,有的雕刻有墨客文人的题字,有的刻上题诗,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刻一一浏览洞中的文物古迹。上洞西壁有两处刻“照阳关”三字,是用正楷字繁体刻写的,这三个字约2×0.6米的面积,由于处在洞壁上方,太高,我便用照相机的长焦镜头推上去看,才看到题字的落款时间是:“道光己亥仲秋”,是清朝道光年间所题,至今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洞中还有很多题诗,其中有一首清人所写的题壁诗:“鬼斧神工凿大荒,山深离照正当阳。天闲云洞程千里,地辟雄关镇一方。喜见乌踆岩润泽,恰占鱼梦岁丰穰。沿边斥堠无风火,玉烛调和庆雨旸。”此诗描写得极美,概括了照阳关的景致和特色。还有归顺州吏蔡鸿遵的诗句:“紫气自东升,朝旭升山巅。边关严锁钥,划界真天然。润石常如此,岁岁乐有年。”清代诗人赵翼《照阳关》的诗句:“危崖如削铁,横列截前路。间道无可寻,陡壁孰能赴?地绝天为通,神扃在云雾。”这些题字、题诗石刻都是对照阳关的生动描述,以及抒发作者游览后的感慨,说明早在近两百年前,就有官吏、文人墨客到此游览了。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照阳关地处南疆边陲,是滇东南入桂的交通要冲,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易守难攻的关口,特别是洞的前面、后面都有用大石块垒筑的长几十米、高数米的稳固的石墙,更使照阳关攻不可破。现在石墙上面已长满青苔和爬山虎之类的藤类植物,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不知道这些石墙建于何时,有何作用。回来后查阅了《归顺州志》,我才知晓,北宋时,壮族首领侬智高的起义部队就在此洞扎营,于此地建立“南天国”。清代初期,藩王吴三桂余部曾在上洞垒筑石墙把关;清朝末年,天地会的农民首领吴亚终军部也曾驻扎此洞;清末名将刘永福在此竖起黑旗,誓师入越抗击法军,原来这些石墙是历代兵家们为了争占照阳关而修建的防御工事。从这些兵家遗留下来的工事中,我感悟到:几百年来,照阳关演绎着一幕幕悲壮的史剧,为靖西安德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大家在洞中停留半个多小时,有机会欣赏照阳关的文物古迹,观看大厅里奇形怪状的洞壁,享受洞中清爽的空气,领略到照阳关的历史,大家都认为今天到这里游览非常值得。由于我们还要去游览安德的其他地方,大家就依依不舍地从正面的山坡依照“之”字形的小道慢步走下来。
交通:可从百色乘汽车前往靖西,行程约2.5小时。照阳关位于靖西县与那坡县交界处的安德镇境内,距靖西县城54公里,距安德街1公里,从县城出发约1小时路程。
新闻推荐
黄如虎老人聊到酣畅处摆出拳架 靖西古属百越之地,民风悍勇,至今尚武之风蔚...
靖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