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边贸兴龙邦□本报记者 陆照德 通讯员 赵福播 黄日涛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05-23 03:54 大字

卸货忙 边民从越南拉货回来。 准备通过龙邦口岸去越南拉货的边民正在接受检查。  

4月25日,记者在位于靖西县城南部中越边境的龙邦口岸目睹了边民互市贸易的繁华。早上10时许,口岸集聚了100余辆各式小型运货车,车主们专心等待着边防武警的检查,然后穿过口岸到达邻国越南拉货,约半小时一个来回。作为龙邦镇的居民,靠近龙邦口岸,参加边贸互市,是边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渠道。

龙邦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是桂西、滇东、黔南通往越南及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自2003年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以来,龙邦口岸贸易吞吐量日益剧增,口岸附近的中国边民也通过边贸过上殷实的生活,不少人还开了外贸公司,自己当老板。

》 边贸让他们生活有保障

检查完一辆放行一辆,不到20分钟,车辆全部通关,执勤武警称,这些车主都是互市边民,手上都拿有国家颁发给的“互市证”,可以按章出境拉货物,“约半个钟他们就会拉货回来”。果然,不到30分钟就有三轮车陆陆续续满载归来。邓女士也是参加互市的龙邦籍人士,正常情况下,她每天会跑1~4趟,“每天攒100元左右,最好的时候一天得200~300元。”邓女士称,此前,她曾打过零工、做过小生意、下过广东,都不大如意,3年前回到龙邦,办了“互市证”搞边民互市,“跑互市,每月收入2000多元,感觉还不错。”同样搞边民互市,阿勇3年间把当初的三轮车换成了四轮小货车,“货时多时少,没货拉的时候就做点别的生意。”阿勇说。

在龙邦,国家一类口岸巨量的进出口货物周转,也解决了许多边民的生计问题。当天,记者在出货场、仓库都看到有工人忙着搬运货物的身影。在一个仓库旁,工人们扛着一箱箱货物上车,装满后将发往邻国越南。卸货、扛货、码货,10几个人当天的生活便都有了着落,仓库里,何女士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读书少,家里也没田地,自由组队做搬运工,每个月下来有千把块钱,就是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费了。”

》 边贸促成国门上的爱情

龙邦口岸边有个新村庄,当地人称为护龙新村,其实就是护龙村的一个屯,都是口岸建设的搬迁户,国家帮他们建设规格划一的房屋,道路通到了家门口,村民们基本都做生意,越南特产店一家连着一家。浙江人金先生讨了个当地老婆,跟爱人经营一家越南特产店,小两口一唱一和招呼游客。金先生说,生意上,老婆黄女士因懂得边境土话、越南语而“主外”,他自己对内地行情较为熟悉,因此“主内”。不知是否为了表明两口子感情好,他们的店各取姓氏叫“黄金服务点”,“搞得像做黄金生意一样。”金先生自己打趣道,不过,金先生的目标是“在内地乃至家乡都开上几家越南特产店”。

当地干部称,在龙邦,边贸不仅活跃了经济,解决边民生活问题,外地商人与本地人谈情说爱走到一起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 边贸带来机遇

龙邦兴旺,全靠口岸边贸,两国互通有无,中国出口生活日用品、纺织品、机械产品等,进口有木材、各种工业原材料等产品。边贸兴旺了龙邦,也造就了许多老板,清一色地开外贸公司。这些老板多有从事报关的经历,38岁的邹振宁是靖西人,1997年中专毕业后进入边贸公司工作,2009年成立了自己的边贸公司,他的公司每年接手货值100万美元左右,在当地算是中小企业。

在龙邦,像邹振宁这样的本地老板不少。龙邦人刘先生是农民出身,从做小生意起家,2004年成立了一家边贸公司,如今成了当地最大的外贸公司,刘先生因此成为当地边贸界响当当的人物,据其助手称,公司去年接手货值达3000多万美元。

“压力大,做起来也很开心,现在感觉很不错。”邹振宁说,“现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通车后对我们搞外贸的将是一个新的机遇。”

相关链接

据悉,目前靖西共有外贸公司150多家,2013年,靖西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606161.11万元,增长89.23%。其中,出口额101905.34万元,增长34.02%,进口额504255.77万元,增长1.06倍。

2014年外贸进出口的形势也被看好,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7.85亿元,增长48.4%,其中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4.42亿元,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总额13.43亿元。目前,包括靖西云天城、龙邦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商贸物流工程项目正在推进,将来,龙邦乃至整个靖西的边贸生意将愈发生机勃勃。

新闻推荐

无证驾驶摩托车酒后撞上大货车

本报靖西讯   一男子喝醉酒后无证驾驶摩托车与一辆重型货车相撞,除了造成自身身体受伤、车辆损坏之外,还要接受法律制裁。6月4日,靖西县人民法院对黄某判处拘...

靖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