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汉学子8年爱心接力浇灌靖西“山花”□本报记者 陆照德 文/图

百色早报 2013-08-21 04:46 大字

大学生在教孩子们学唱歌 大学生教小学生学习 一起玩体育游戏  

湖北武汉,广西靖西,相隔1000多公里,距离如此遥远,却有一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学生,每年暑假都来到靖西西南中越边境的吞盘、南坡乡,进山支教,入户调查走访,筹集资金资助山里的贫困儿童上学,他们一届接着一届,爱心接力,一干就是8年,至今仍在继续。

他们是一个叫“山中花儿”的校园组织,是什么让这些城市里的大学生与南疆壮乡结缘,千里迢迢孜孜不倦地关注山中的孩子们?近日,本报记者去到靖西南坡、吞盘两乡对他们进行采访。

缘起“三下乡”  创建“山中花儿”

8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靖西县南坡乡中心小学,这批大学生中有十几人住在一栋简陋的学生宿舍里,临近中午,他们打算去忠厚村垌中屯走访,几个此前受他们资助的小学生乐呵呵地过来带路。目的地是11岁的农继巧家,这个准备上五年级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他跟15岁的姐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二老还种些田地,收入主要靠父母打工寄回。了解这些情况后,大学生们一一做了记录,给农继巧建了档案,并拿出文具及500元资助他。

同样的做法,已经在吞盘、南坡两乡持续了好多年。今年他们来的人较多,一共来了45个,分布在南坡乡的中心小学及老桑小学、逢鸡小学、明学小学、定金小学,还有吞盘乡中心小学、岩奉小学、孟麻小学等8所小学。支教、走访调研建立学生档案,发放奖学金助学金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他们于8月13日抵达,打算8月24日回校。

据领队张家宝介绍,“山中花儿”爱心助学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一个学生社团,社团的建立源于2006年的“三下乡”活动,当时,该校5名大学生(其中一人为吞盘籍,名叫农学锋)来到靖西县吞盘乡的一个边境山村进行走访调研,看到当地的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艰难、落后,他们感到非常震惊。返校后,他们发起成立了“山中花儿”爱心助学团。此后,每年都派十几甚至几十人来到靖西县的吞盘、南坡两乡,他们不仅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丰富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还给山区的贫困儿童带来每人数百元的助学金,成绩优异的还有奖学金。他们走村入户调研,给贫困儿童建立个人档案,号召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士资助这些山中的贫困儿童。

记者发现,他们做的学生档案相当专业,详及贫困生的家庭住址、成员、经济概况,以及学生成绩、性格等,还有“队员体会”一栏,由队员负责描述。有了这样详尽的信息,再配上图片,一个山区孩子的家庭情况就跃然于资助者面前。

大学生挺进山区深处  给山里娃带来福音

“支教只是辅助工作,做好调研工作,建立完善的贫困儿童学生档案,找到资助者资助他们上学才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张家宝说, 8月11日,他们从湖北武汉出发,乘坐了21个小时的火车(硬座)抵达南宁,从南宁乘坐大巴到达靖西,在靖西县城休整一晚,13日中午乘坐大巴分两队奔赴靖西县吞盘乡与南坡乡。

在南坡乡中心小学,每天都有几十个小学生来听课,学唱歌,听趣味数学,玩体育等。在该中心小学的十几个大学生,白天,他们有的负责授课,有的走村访户去做调研;还有十几个大学生分队驻扎在南坡乡4个村的4所小学,因山路远,他们吃住都在山里。

“哈哈,你们竟然在这里煮肉吃,生活不错嘛!”8月16日是南坡乡圩日,中心小学的成员们正在吃午饭,一阵清亮的声音传来,4个青年男女不期而至,乐呵呵地开玩笑,他们是驻扎在老桑小学的4名成员,趁圩日下山买米买菜,戏称“大王叫我下山来买菜”。

4人中一个叫张良的20岁河北唐山籍大学生,负责教孩子们音乐、历史、地理,让孩子们了解大山以外的世界,此次出远门来到南疆边境支教、调研,老桑到南坡街上,单程步行要约1个小时,他没觉得累,反而挺高兴,山里气候好,长了见识。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城里的“90后”青年男女(多是20~22岁),自立而坚强,每天上完课后,他们轮流煮饭菜,让大家品尝各自的手艺。

“他们给山里的孩子带来了希望!”在吞盘乡岩奉小学教学的54岁老教师农秀丽如是赞许道。她是一位全职教师,担任学校校长、教师、厨师,主要承担头桥屯、岩奉上、下屯的孩子学前教育及一、二年级的教育。她的笔记本里记录着2006年以来,这些武汉学子对岩奉小学的每一笔资助。

农老师是山里孩子的守望者,1974年以来,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从汤大到岩奉,她长期一人承担着整个山村小学的所有教学工作,近年实施每生一日3元的学生营养餐后,她每天早上都要买菜、挑菜,领着学前班的孩子们步行半个小时来到学校,边上课边煮饭。

“山中花儿”的成员们都用同一个词概括农秀丽老师——伟大。能跟“伟大”的农老师一起共事,让新疆姑娘何丽丽异常高兴,对于见惯了大西北的沙漠、戈壁、巍峨的大山以及城市繁华的她而言,吞盘一座座起伏缓和、形态各异的小山是多么可爱。她跟另外3个成员负责岩奉小学的支教——英语、折纸、地理、画画、五子棋等,能在山区里跟孩子们分享她的手艺与知识,她感到很高兴,她觉得岩奉小学的孩子们太不容易了,教学单一,缺少各方面才艺的锻炼,较为羞涩、不爱说话,但“她们很有礼貌,玩熟了什么都跟你说”,才两天,何丽丽及队友已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在操场上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有感于武汉学子的长期关怀,黄辉蒙的母亲梁艳玲当天特意到13公里外的南坡街买来鱼和鸭,与黄新鑫的家长王方瑜、许彩艳(爷爷奶奶)一起煮饭菜,招待这些武汉来的大学生,晚宴就在教室里,书桌权当饭桌,学生、家长、孩子们欢聚在一起。“很感谢他们大老远来关心我们孩子的成长,中元节快到了,给远离家乡的他们提前过个节。”梁艳玲女士表示。

用火焰般的热情去点燃山里的“富矿”

“我们采取‘1+1+1’的原则,即一个资助者对接一个贫困儿童,我们社团作为中间人,确保资助者的资金100%送达受助学生手中。”张家宝称,他们购买的物资均是用社团经费——官方每年给的数千元活动资金以及他们做义卖所得,所有活动均在“山中花儿”官方微博上公布。现在,“山中花儿”助学团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反响,本次活动还受到了远在美国新泽西州数名国际友人的关注,目前已有数百名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这次活动来,仅2012年,南坡、吞盘两乡共有69个贫困儿童受到资助,今年还将会有更多。

8年来,南疆深山里的每一个变化,都给“山中花儿”的成员们带来欣喜,组建者以及历届的成员遍布国内外,其中一些人还很关注靖西山中儿童的受资助情况。

“帮助最该得到帮助的孩子,让这些像山中花儿一样的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张家宝称,今年受资助的孩子,明年他们还会回访,并把情况汇报给资助者,“这么多年来,这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家境变好了的,我们就停止资助,把指标给更困难的家庭。”

“我很想读书,到哥哥姐姐的学校去读!”岩奉下屯的13岁小女孩说着,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

8月16日傍晚,在岩奉小学吃了晚饭后,13个“山中花儿”成员结队赶回吞盘,山路曲折,走了50多分钟,夜幕降临,他们唱起了校歌《勘探队员之歌》,“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歌词悠扬,飘荡在山谷里。

在“山中花儿”队员眼中,南疆之行,无疑让他们找到了“富矿”,就是这些像花儿一样的山中孩子,资助、扶持他们,引领他们走出大山,成就人生梦想。

新闻推荐

简装月饼受青睐

中秋佳节日渐临近,在壮乡靖西县城农贸市场,新鲜出炉的月饼纷纷上市,这些月饼价格实惠且适合当地人口味,再加上其简便的包装,深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图为在靖西县城农贸市场,一位摊主在整理待售的...

靖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