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甲镇:村村“联姻”产业兴

右江日报 2019-07-30 08:43 大字

本报德保讯采桑叶、喂蚕儿、装蚕茧……这几天,在德保县那甲镇大章村联合发展桑蚕产业示范园,蚕农们每天都在忙碌着,今年第二批蚕茧即将出售。对于桑蚕产业的前景,他们很乐观:“自从村村联建后,桑叶充足,技术指导到位,蚕茧质量高,价格也相对有了提高。”

大章村联合发展桑蚕产业示范园由那甲镇的大章、峒干、上央等8个村“联姻”,通过“党组织+经营主体+基地+群众”经营模式,发挥各个村的组织优势和产业优势互融共建,使这一扶贫产业兴旺起来。

党建联合旺产业。“依托联合产业园,党建联合推动,今年第一批蚕茧出售就实现了村集体收入3000元,我们村终于打破了集体经济的‘空壳’。”近日,峒干村党支部书记方日弟笑着对笔者说。那甲镇8个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努力为群众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在抓好自身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各村党支部主动联系,与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沟通,结合本地实际选准产业项目。去年开始,针对各村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缺乏规模化生产的弊端,8个村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村民合作社社长负责,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模式,抱团发展种桑养蚕项目。目前,联合桑蚕产业园共有500多亩桑园,养蚕30张,4500平米蚕房,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万元至5万多元。

基地联合提效益。“有了联合产业园,咱们的资金投入不愁了,土地不愁了,集体与农户实现收入双增收。”日前,大章村村委会主任甘府安讲述今年以来村里产业发展的变化。该产业示范园充分利用各村发展互助资金、金融部门支农资金、产业到户扶持资金、粤桂扶贫协作资金和涉农部门项目扶贫资金等入股,用致富能人、党员的信用为群众担保贷款,为群众打开产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同时吸纳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实现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采取土地流转,以土地、资金入股承包经营、托管经营等模式融入基地发展产业,按代种代养的规模和效益进行收益分配。据悉,该产业示范园发展牵头的大章村投入60万元,其余7个村每村投入25万元,共覆盖250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000元以上。目前,95户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人均收入4200元,25户通过基地务工实现人均收入5300元。

社员联合拓销路。“产业园既抓生产又抓销售,通过互联互助提高蚕茧质量,提升价值,形成产业链,拓宽销路,实现规模化效益。”那甲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岑家作说。在联合党委的引领下,社员间在种桑养蚕中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互相学习促进,为群众拓宽桑叶和蚕茧销售渠道。同时,为稳定蚕茧价格和农民收入,该产业示范园与德保县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签订了蚕茧收购协议,分等级以最低市场价收购,确保蚕茧及时销售,实现增收。截至今年6月底,该产业园第一批蚕茧收入达3.3万元。□岑秀杯韦海练

新闻推荐

德保“立体式”排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

本报德保讯近年来,德保县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构建“巡察底下走、蹲点部门挖、扶贫部门找、暗访面上排”立体式排...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