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广西德保 探索“联农带农”新机制

甘肃日报 2018-12-03 04:54 大字

每日甘肃网李杨

“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公司栽种起了砂糖橘,这样一来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常年在外打工的莫玲贰,近日从广东回到了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开始了在家门口上班的生活。

10月27日上午,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及部分省区市)“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大型采访活动媒体团成员们走进百色市德保县,见到了莫玲贰。

“家门口打工,每天能挣80元到120元,再加上家里流转到公司的近五亩地收到的‘租金’,收入好着呢。相比以前在外打工,真是好多了。”莫玲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外出打工返乡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在家门口上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慢慢减少,村里也渐渐有了欢声笑语。”说到高兴处,莫玲贰和她的工友们又放开嗓子唱起了山歌。

和莫玲贰不一样,姚银花家原来就有200亩地栽种柑橘。“2016年开始种植,但因为缺技术,走了不少弯路,那两年每年都要损失十多万元。”姚银花告诉记者,后来通过“致富带头人+农户”的模式,她加入百乐德公司。在该公司带动下,栽种柑橘施肥、喷药都由技术团队来负责。之前她家栽种的沃柑今年开始挂果,如果按去年的市场价计算,今年预计收入可超过70万元。

2014年,德保县引进广西百乐德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建立了柑橘产业核心示范区。

“德保县引导企业共同探索‘联农带农’新机制: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由企业租用农民土地支付每亩300元至700元不等的租金;另一方面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前3年公司支付农户地租,到第4年果树挂果后不再支付地租,以每亩纯利润的20%直接分红给农户。”广西百乐德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民介绍,“目前,基地共接纳36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每户年平均获得分红3500元。基地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水果种植,每年输出苗木20万余株,已带动田东、田阳、德保等3个县8个乡镇30多个村发展规范化脐橙产业。”

德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贫困人口8.8万,且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缺乏发展产业资源,贫困面广且深。为此,德保县结合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村级党组织通过实施“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基地+”等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据了解,2017年德保县完成了14个村脱贫出列,实现3820户15731人稳定脱贫。2018年德保县计划脱贫23个贫困村28156人。目前,德保县正举全县之力向既定的脱贫目标任务奋力前进。

新闻推荐

德保年产10万吨普通硫酸锰及5万吨动力电池高纯硫酸锰项目开工

本报德保讯11月18日,德保县年产10万吨普通硫酸锰及5万吨动力电池高纯硫酸锰项目在该县足荣镇老坡锰矿点开工。据...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