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鸡蛋带动13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右江日报 2016-09-21 00:00 大字

 

本报德保讯

 

 

 

来到德保县隆桑镇桥头村蛋鸡养殖场,笔者刚踏入大门,全自动感应喷雾式杀菌消毒液喷洒而出,一股浓浓的消毒药水味扑鼻而来。而目之所及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鸡舍,鸡笼里白毛红冠的蛋鸡伸长脖子“咯咯嗒”地叫个不停,自动清粪机“哗哗”作响,穿着统一工作服的村民们正忙着拌料、捡蛋、包装……标准的科学化养殖井然有序。“老板”王敏正和村民们合声演奏着“小鸡蛋”带出的致富曲。

“目前存栏2.2万羽,这批鸡现正值产蛋高峰期,每天产蛋1.6万多枚,装45箱,也有7000多元的收入呢。”王敏放下手里的活儿,跟我们道出了他们每天的经济收入。

这个既科学规模化又高效益的蛋鸡养殖场,是以什么样的模式经营运作,如何管理的呢?带着这些疑问,王敏带着我们走进了养殖场。

桥头村蛋鸡养殖场位于桥北屯,占地22亩,建有标准化鸡棚6座5000平方米、饲料加工房1栋200平方米、仓库2栋400平方米、蓄粪房2处330平方米,共安装鸡笼260组。目前,养殖场存栏蛋鸡2.2万羽,产蛋率稳定在94%以上,日产鸡蛋1.6万枚以上,年产值260万元。采取“公司+贫困户”经营模式进行运作,共捆绑入股贫困户133户,安排9名贫困群众在场内常年务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有了这些鸡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每年得到分红又有工资收入的贫困户陆玉线正捡着鸡蛋,满脸堆笑。

可见,“老板”王敏带动起来的蛋鸡养殖场为这方群众带来了致富的新希望。

然而就在几年前,王敏和村民们一样,也还是村里的特困户。

“在外面做得再好也都是为别人打工,一年下来没攒到钱。”今年38岁的王敏是个农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2000年毕业后,当过市场业务员,干过水产饲料销售、农药经营,在广西正大集团当过畜牧技术员,多年的风风雨雨,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王敏积累了丰富的畜牧兽禽技术,也开拓了视野,发现了商场的无限生机。

“2013年底就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决定在自己家乡发展蛋鸡养殖。”王敏看准了家乡隆桑镇的自然资源优势,交通便利,空气清新,于是整平地、建厂房、购设备、进鸡苗,不到半年时间,建成了两座鸡棚,一栋饲料加工房,仓库、蓄粪池等,王敏的蛋鸡养殖场初成规模。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刚开始时很艰难,由于天气原因,当初两个鸡棚5000多鸡苗过个冬季只剩下一半。”王敏没有灰心,自己多年学习的知识和实践技术派上了用场,他根据天气变化为鸡苗提供温控作业,及时做好防冻防暑防鸡瘟等病害,提高鸡苗成活率,减少损失。

2014年,王敏的蛋鸡长势稳定,第一批蛋鸡顺利产蛋,迎来了转机。王敏信心百倍,当即就扩大了养殖场规模,从原来的2座鸡棚扩大到5座,存栏蛋鸡也增到了1.5万只,日产蛋1.2多万枚。同时,养殖场设备也在不断的改善,每座鸡棚安装了防蝇防虫灯、温度调节器、空气通风换气循环扇、自动加水机等,为蛋鸡提供健康成长和产蛋的良好环境。当年,王敏就有了100多万元的年创收,实现了他多年的创业梦想。

“在家乡创业,目的不仅仅是自己致富,而是要带动周边的贫困户脱贫。”王敏扩大了厂房,把有意愿做蛋鸡养殖的村民也一起纳入养殖队伍,共同致富。

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2015年,王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营销模式,与广西贝贝康农牧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即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贫困户依托扶贫部门“十百千”蛋鸡养殖项目,以受扶助的一组鸡笼和75羽鸡苗(价值3000元左右)入股,每年每户可分红700元,连续享受5年。

“想不到自己也有一份工作,真的很高兴”陆玉线是隆桑镇福龙村巴所屯的中年妇女,因身体残疾,无法外出干重活儿,靠丈夫打零工养家,还兼顾上学读书的两个女儿,日子过得较艰难。

“在养殖场喂鸡、捡鸡蛋,我还是适应,能为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王敏为她安排的是喂鸡、捡鸡蛋等比较轻的活儿,陆玉线甚是感激。

“现在每年受助的鸡笼和鸡苗,跟养殖场入股分红,我也有自己的一份收入,我们家的生活开支不用愁了。”陆玉线的工资和蛋鸡红利,让他们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周边的贫困群众得到优先照顾,目前有16名工人在场内常年务工,其中有9名贫困户。他们既有红利和劳务工资收入,又能照顾家人。

“幸亏有了蛋鸡养殖场,家里才度过了难关。”桥头村陇灵屯陆美寒老伴瘫痪,常年卧床不起,女儿在读初中,儿子读小学,全家的生活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白天在养殖场做工,下班后还能回家照顾家人。”如今的陆美寒照顾家人与挣钱两不误,生活迎来了转机。

产业与民生并重,帮扶与合作结合的扶贫方式,在隆桑镇桥头村得到了实践。

近年来,在推进产业扶贫中,德保县结合农村特点,依托做好民生帮扶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搭建产业基地、种养合作社等,以搞产业引导群众入股分红和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方式,提高了贫困村屯农业产业化水平,让群众收获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久违的生机与活力,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找到了新路子。

□岑秀杯

新闻推荐

隆桑镇完成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

本报德保讯近年来,德保县隆桑镇武装部坚持“软硬并举,以硬为主”的建设思路,实现了基层武装硬件建设正规化、软件建设标准化、装备器材配套化、规章制度系统化、民兵活动常态化的建设目标。加大投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