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蚕吐丝猪下崽脐橙挂满枝 女强人立体种养奔富路 □林宏敏 岑秀杯 文/图

百色早报 2015-11-21 02:16 大字

李海萍给果树撑枝  

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胆子大,脑子活,凭着十年的辛勤耕耘,她建立的基地成为德保县最大的立体农业种养基地之一。她就是德保县都安乡农民李海萍。

初中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分田地过日子的李海萍,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2006年开始到德保县燕峒乡那布村帮下屯承包土地,种桑养蚕、建栏养猪、开荒种果,搞起了“猪—沼—桑(蚕)—果”立体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李海萍成为全县远近闻名的种养能手,并先后荣获“百色市第二批农村实用拔尖人才”、“百色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养猪产业更红火

大面积的桑田里,疯长着大量肥嫩的野菜,何不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2008年,李海萍养桑蚕有了成果后,她用上了从老家带过来的唯一“嫁妆”——一头老母猪。繁殖猪仔,利用桑田里的野菜做猪食,原生态喂养,并在猪舍旁建起了沼气池,既降低成本,又使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为此,她盖起了猪舍,开始了她的养猪事业。

“我最开始是吃了没技术的亏。”当时小猪仔生下来后总是拉稀、腹泻,不到一个月就纷纷倒下。“后来找到县畜牧局技术人员帮忙,看关于技术、饲料、防疫、销售等与养猪有关的书籍报刊。”除此以外,李海萍还常常到外地参加培训,到先进的养猪场观摩学习。

“摔过跤”的李海萍在县畜牧局的技术指导下,精心管理,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控制并治愈小猪仔的黄痢疾病。次年,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她拥有了保育舍、肥猪室、产房、消毒室等功能分区的标准化养猪场,当年就直接有了利润。

“如果当年丢下了,连陪伴我多年的老母猪也难保了。”李海萍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自己的创业梦想,而是多方面查找和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走上养猪致富路。

目前,李海萍的养猪场有母猪19头,存栏肉猪210头,年出栏肉猪170多头,年收入16万元。而且连续几年保持兴旺,养猪事业办得红红火火,为当地群众提供了4个就业岗位。“若是村里有意想要养猪的农户,我愿意把小猪仔送给他们喂养。”说起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的事,李海萍的想法简单而又朴实。

养蚕助她奔富路

来到李海萍的桑园,百亩桑树成片成行,虽然已是入冬时节,但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桑叶依然一片绿油油。

种桑养蚕是李海萍来到帮下屯承包土地后发展的第一产业,也是这小小蚕儿带她跨上了致富的“门槛”。从当年她向亲友借来的2万元栽植了5亩桑树开始,次年发展到8亩,后来逐年扩加,至今年已发展到100亩。

“养蚕周期短、投入少、销路好、效益高,我的蚕茧一年四季不间断。”李海萍告诉笔者,她今年已超过了预期的目标,共产了6100公斤蚕茧,收入25万元。

“最开始那段时间还是比较艰难的。”李海萍说,之前在养蚕这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大量技术性的养蚕难题差点让她放弃,是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服输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她。近年来,李海萍通过大胆探索,不断向农业技术员请教以及积极外出学习培训和大量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养蚕技术。之后李海萍继续扩大承包土地,扩建蚕房,不仅拥有了自己大规模的种植桑树和养蚕基地,雇请了当地12名村民按照时令季节认真做好除草、施肥、松土、定杆、刷白、防病治虫等管护工作,还免费将成功的养蚕技术推广,靖西、天等、大新等地的蚕农纷纷慕名而来“取经”,带动了周边100多户蚕农种植1万多亩桑树。

累累硕果挂满枝

秋收时节,李海萍的20亩脐橙一片金黄,沉甸甸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今年是脐橙挂果第一年,别看它外皮长得丑,这可是原生态的绿色水果。”李海萍说。

“桑蚕渣、沼渣和沼液可以用作水果的有机肥料,20亩脐橙也为我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农资费用。”李海萍说,她将桑蚕渣烧成灰,伴着沼液和沼渣加工成有机肥,灌溉喷施果树,再次循坏利用。

李海萍把她的种养基地定位为“生态养殖 绿色种植”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园,这个定位不仅有效解决了桑蚕和养猪场的废弃物问题,变废为宝,还为她种养基地节约成本,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闻推荐

红枫文化旅游观赏月的压轴大戏——首届自行车及越野摩托车大赛如期举行 德保上演“速度与激情”□本报记者 蔡 明 通讯员 陈仁宝 林宏敏 李荣报 文/图

选手驾驶摩托车腾空而跃众人将翻倒在地的赛车抬起  &nb...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