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没有实战经验的壮拳武师□本报记者 陆照德 通讯员 林宏敏 文/图

百色早报 2015-01-06 03:13 大字

许承荫演示双棍术许承荫整理记录的拳谱许家父子4人一起练拳  

2014年12月24日,冬日的阳光洒在村里的广场上,许家盛把弟弟许世盛特制的长条木凳放在右脚跟上,阳光照亮他右侧的脸,他脚跟踩着长凳一头,凳子竖起来,他右手一提,长凳在手,耍起了板凳功……

许家盛、许世盛是亲兄弟,德保县都安乡三合村百布屯人,青年学拳,一生没用武之地,却乐此不疲。许世盛的儿子许承荫更是酷爱武术,青出于蓝,不仅学得一身好功夫,还整理出壮拳拳谱。

1.村民筹钱给他们去学拳

许家盛今年66岁,年长弟弟许世盛6岁,哥哥矮壮,弟弟瘦高。1976年,许家兄弟开始练习武术。练武术,首要是防身,再就是培养自信心。百布村历代都有习武传统,清朝、民国年间村里名拳师的武林逸事还口传下来,老祖宗的传统岂能丢?

许氏兄弟练武比较特别,是村里人筹钱请师父来教他们的,因为当时习武的人多,师父过来,学员要按时间计钱孝敬师父。但学拳看悟性,有的学员悟性不好,学得慢,费时费力费钱财,学得少。村民想多学,就商议集体筹钱,让村中悟性好的青年去跟师傅学,再来教其他村民。许家盛、许世盛两兄弟悟性不错,就代表村民去跟一名从马隘乡请来的师傅学。每晚七八招,学了一个月,两人的武术根基就这样打了下来,成为村里的拳师。

德保许氏始祖来自崇左天等,曾在镇安土司府当“甲目头”(相当于现在公安局刑侦队长),娶7个老婆,他们这一脉是第七个老婆所生的小孩传下来的。因此,德保许氏的壮拳,源远流长,代有能人。但许家盛、许世盛这一支,曾祖、祖父都是文人,到了他们父亲许开正,才又学武。许开正天赋颇高,文武双全,1939年曾去靖西中学读高中,后去桂林读无线电专业,致力于抗日,一生经历曲折,晚年爱吟诗作对,支持许家子弟习武,对子孙影响相当大。

据许氏兄弟介绍,壮拳注重实战,板凳、扁担等日常器物都可以当做兵器;壮拳号称拳打卧牛之地,脚步移动范围小,学壮拳要先学套路,再学拆拳,晓得招式的妙用;运用时声力并发,气势很雄壮。

3.天保灵前愿还愿 贵州境内拳养拳

许家盛曾在靖西教拳4个月,一天,来了一个高大的覃姓拳师,覃拳师因听说有个矮小的德保人来教拳,本想来“踢馆”,打败许家盛然后拿“学费”。谁知见面之后,对方见许家盛气定神闲,就不敢贸然出招,就问:“你学的是什么拳?”“德保土拳(壮拳)。”许家盛答。“能打来看看么?”对方紧问。“可以!”许家盛应道,便表演一招给对方看。

“蛮不错呀!”对方惊讶,遂打掉了“踢馆”的念头,还介绍一种叫破门的功夫给许家盛,每招4式,专门看对方出招然后后发制人,“我觉得很厉害。”许家盛回忆道,覃拳师告诉他,他学的破门是四川峨眉派的一种武功,叫覃拳,是南丹的一位姓莫的师傅教的。

许家盛一心想学这门功夫,就托覃拳师带他去,但当时他身上只有50元钱,到了南丹,给师傅备了点礼,身上就没钱了。学费没有,只好到河对岸的贵州教壮拳,再拿收得的学费跟莫师傅学拳。这就是他父亲许开正诗句中说的“天保灵前愿还愿,贵州境内拳养拳”的来历。

令许家盛感到遗憾的是,他才学了一个多月,因家中来信称妻子病重只好回家。许家盛说,莫师傅会武术,还懂地理(堪舆术)、医学,很了不起,知道他没钱,管吃管住,还带到他到贵州教拳。

2.没有实战经验却名声在外

20世纪80年代,许氏兄弟曾到云南文山、靖西等地教拳,在当地有些名气,但许氏兄弟均称他们学了武术,但一辈子基本没用过,“没有实战经验”。没实战为何有名气去教拳呢?

原来,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德保民间习武之风渐起,周边村的青年也登门拜访,向许氏兄弟学武术,帮许氏兄弟传了名声。典型事件是,1980年代初,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在德保电影院映首场,四方民众都赶来观看,一票难求。当时街上的好事青年“垄断”电影票(买来再高价卖,相当于今天的“黄牛党”)。那天,三合村的3个年轻人去排队买电影票,发现几个街上的年轻人来插队,还撞了他们。3个年轻人忍不住,双方起了冲突,街上少年一吆喝,十几二十个少年围上来,群殴3个年轻人。谁知,3个年轻人是会武功的,沉着应战,竟把一群街头少年打得抱头鼠窜。

后来,好事之人打听得知,3个年轻人的功夫是跟许家盛、许世盛兄弟所学,许氏兄弟名声由此传开。

4.父子兵青出于蓝 壮拳传承后继有人

许世盛有个儿子叫许承荫,自幼爱学武术,尽得伯父、父亲的真传,还旁涉别的武术门类,用来改造、优化壮拳。

“他还小的时候,我去舞狮子,他拿着把玩具刀,一路跟着乱打,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想教他正规的套路,他说‘我自己打我的\’。”许世盛笑着说,到了小学四年级,许承荫才学习正规的壮拳套路,上了初中就开始登台表演。

虽然兄弟俩都倾囊相授,但时代变迁,许世盛也想不到儿子对武术如此痴迷。去南宁读书回来后,许承荫总向伯父、父亲请教武术,还勤加练习,懂得的比两老还多,并把所习武术一招一式整理出来,写成拳谱。

对于德保壮拳的传承谱系,许承荫也知之甚详——德保的壮拳,起初应是模仿动物的动作得来的(典型如老虎拳、狮子拳),真正系统化、套路化是在清朝,受粤商东来以及当地驻军影响,与汉族拳术融合形成的。满清时,德保壮拳就很流行,民国用得比较多,过去环境封闭,民风好斗,1990年后,风气一开,打斗之风弱,习武的人就少了。

记者翻阅许承荫整理的拳谱,记载详细到一招一式怎么打,跟一些流传的歌诀式拳谱不同。“写得明白清楚,才有利于传承、传播。”许承荫说。

许承荫依旧勤于练习武术,30出头的他,英气逼人,谈吐温文尔雅,“练习武术,让自己变得很自信。”他说,自己爱好武术,希望有朝一日,会聚各方力量,开一家武馆,把壮拳传下去。

新闻推荐

我和书的故事 □德保县鉴河小学五(2)班小记者 黄玉锦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在我小的时候,书就悄悄进入了我的世界,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打开尘封的记忆,时光开始倒流,渐渐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  ...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