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铁匠——一个以工匠称谓起名的村屯 □赵国凡

百色早报 2014-02-07 01:38 大字

 

德保县城关镇坡堂村铁匠屯是该县唯一一个以工匠种类命名的村屯,像这样村屯名,在该县是绝无仅有的,在其他地方也很少出现。该屯坐落在城关镇西北部,距德保县城仅4公里。该屯居住着黄氏、梁氏两大姓氏居民,共110多户500多人。据德保县地名志记载,该屯于1652年(清顺治年间)建屯,可据屯里老人介绍,建村的时间可能比地名志里记载的年限还要早,只是无法从文献中找到确切时间罢了。

该屯村民不是原土著居民,是外地迁徙过来,有的说是广东沿海一带,有的说是从北方迁徙而来的,但这些都是人们口口相传,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据说几名黄氏家族的村民,因躲避战乱,背井离乡,携家带口,最先来到此地定居。这些村民在原居住地个个都身怀精湛的打铁技术,安顿下来以后,他们仍以打铁为生。因居住地处在德保县城附近,而且当时,人们生产生活主要用具都是铁制用具,精明的屯里人见当地很少有人操持这个营生,于是,他们忙时务农,闲时打制铁制用具。他们打制的日常用具有锄头、铁铲、柴刀、镰刀、斧头、铁犁头、耙子等生产用具,还打制门扣、活页、铁链、铃铛、木桶铁箍、插销等。屯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打铁作坊,工余饭后,各家各户的人们,就开始生火开炉,打制铁工具,特别是晚饭过后,屯里的打铁声此起彼落,在这个沉寂的小山村,奏出一支支交响曲。有时打铁声直到凌晨时分才慢慢停下来。农闲时,他们就整天干起打铁的活儿。每到圩日,天还没亮,屯里人就结伴出发,到各地集市去,出售农具和生活用具。他们打制的铁具花样繁多,美观耐用,价钱便宜,深得消费者的青睐。平时闲下来的时候,人们还互相串门,切磋铁器打制铸造技艺。后来,迁入屯里的梁氏、谭氏、农氏等村民,也入乡随俗,学着黄氏村民打制铁器,成为打铁工匠。原先屯里人和屯外的人不知道该给屯子起什么名称,只管把他们叫做“濮铁匠”,当地土话的意思是打铁的工匠或打铁的人。屯里的人也自称自己是“濮铁匠”,随着时间的推移,“濮铁匠”自然就成了这个屯的名字。历经数百年,在交往中,人们为方便交流,前面的“濮”字逐渐弱化省略掉,铁匠屯这一称谓在人们交往中自然就约定俗成了。从建屯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近四百年间,他们父传子,子传孙,孙再传子,将打制铁器技艺代代相传,从不间断。铁匠屯名符其实,延续了几百年,是德保县以打铁出名的村屯。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这个屯有七八名打铁高手被公社和县农械厂招收为正式工人。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各种用具也被现代技术所代替,传统的家庭作坊式手工打铁技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个曾经闻名数百年的打铁专业村屯,悄悄地隐退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之中。

新闻推荐

女子工地偷铁件 贼胆大盗心不改续前科 二进宫

本报德保讯

 

 

德保一女子曾因盗窃罪被判刑,出狱后她不思悔改,独自一人利用人力三轮车到工地盗窃了八袋铁扣件,最终被抓获再陷囹圄。近日,德保县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一起...

德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